联合早报

黄一展:台湾加入世卫年会阻力大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22 07:45
黄一展:台湾加入世卫年会阻力大

除了官方角力的场合如世卫年会外,台湾其实尚有许多务实参与的方法,能够在国际公卫与医疗领域,发挥真正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国际政治很现实,且“国家主权”的利益高于一切。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两岸因为政治与价值观的认知差异,始终让台湾成为被操作的棋子,不管是北京的一贯立场、欧美有心人士想制造的对峙局面,或是台湾本身内部的辩论,很多时候焦点都被放在表面上的名义之争,而非根本上利国利民的深度讨论。

第77届世界卫生组织年会即将于瑞士日内瓦召开,台湾在民进党政府执政后,基于对“九二共识”基础的不信任,不再收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即便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都不被允许。对于2300多万生活在台湾的居民来说,无论是否真的造成实质上的利益损失,但依据世卫组织宪章,健康应是基本人权与普世价值,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情境而有差别对待。

根据章程,要成为世卫组织的代表,先决条件必须是联合国的会员国。台湾因联大2758号决议文而退出世卫,自然也无法继续以正式成员的身份留下。不过,在马英九政府时期两岸关系较为和缓,台湾在当年“九二共识”的共识下,比照亚太经合组织(APEC)与奥运“中华台北”的名义,仍可以用观察员的身份出席大会。

台湾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分子,加诸在冠病疫情期间的防疫表现、医药与医材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要把台湾从国际舞台上抹去,非常不切实际。中国大陆深知如此,北京官方想要释放出的信息很简单,台湾须接受联大2758号的决议,要参与世卫年会,须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又或着是两岸政府都同意的“九二共识”框架之下,台湾才得以列席。国台办发言人在5月14日的记者会上,就作出如此一贯的立场声明。

世卫年会对台湾这么重要吗?要知道举凡这类“大拜拜”形式的联合国年度活动,形式主义的意味较浓,大部分最终达成的决议,早已在先前的工作小组经过多番讨论凝聚共识。像是亚太经合会也在召开多次资深官员会议后,才上演一年一度的领袖峰会,让各国领导人或代表象征性地发表意见与大合照,演一场多边主义机制所需要的年度大戏。

无法参与世卫年会,部分台湾官员形容“将成为极大的医疗破口”,或诸如台湾会因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在全球疫情中“遭受极高风险”。这些顾虑可能太过夸张了。一年一次的大拜拜活动,不会因为台湾不去参加,就彻底被国际社会边缘化。

世卫年会的决策与决议都是公开资讯,即便是不对大众公开的文件,也可透过其他成员国取得相关内容。若真是被世卫年会列为“机密件”的资讯,那不是任何会员国可以随意调阅的。故台湾这几年推动参与世卫年会的行动,名义上是维护当地卫生权益,实质上更多是民进党政府希望提升台湾在国际场合的能见度,并唤起所谓“亲美阵线”对中国的集体防卫意识,从中谋取国际政治的利益。这也是美国智库CSIS的观点与建议:台湾须要建立更多“外交立场相近”的盟友,才能在中国大陆崛起的现实环境下下,更弹性地发挥合纵连横的功能。

这样的努力对台湾来说,至少有助于对内凝聚民意与巩固选票,对外积极连结友邦,表态“亲美”。这些皆属于公共关系经营的行为,让与台湾友好的盟邦,会愿意在世卫年会上发表支持台湾参与的言论,借此“踩一踩”北京的底线。

根据台湾外交部的统计,在2023年世卫年会会议期间,有12个具世卫组织身份的友邦,提出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卫年会的议案。在场外,超过70个团体,包含各层级的政府部门、医疗组织、学术界与非政府组织等,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台湾发声。另外,今年在欧洲与印太区域的“福尔摩沙俱乐部”(Formosa Club),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国会议员,纷纷强力声援台湾应有意义地参与世卫组织,不光是联名致函世卫组织干事长谭德塞,附件更是发送给诸如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重要人士。

除了官方角力的场合如世卫年会外,台湾其实尚有许多务实参与的方法,能够在国际公卫与医疗领域,发挥真正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虽然一年一度的世卫年会,台湾因政治因素无缘与会,但世卫组织每年数百场各式活动与论坛,台湾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可积极参与并缔结实质性的双边与多边关系。再者,台湾的医疗团队与援外组织,长期深耕各个公卫领域,协助发展中国家落实永续发展目标,甚至是由台资医疗企业与外贸协会,直接到当地设厂与从事经贸活动。这些都是台湾在促进世界医疗与公卫进步发展上可做出的有意义贡献,累积起来,就是台湾软实力的表现,让多数发展中国家,知道并愿意与台湾建立实质互惠的关系。

政治终究是政治,在台湾新政府上台后,来自北京的压力恐有增无减。在可见的未来数年,台湾势必无缘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世卫年会。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对垒,但台湾在医疗与公卫的贡献,倒不至于因此而停滞。台湾居民的健康福祉,仍可以透过不同且弹性的方式,维持实质上的利益与保障。

作者是联合国资讯科技处顾问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