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中国“经济牌”战略渐见成效
01观点
本周二(9月1日),正在欧洲访问旅程的中国外长王毅接受访问时,表示与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五国的领导人达成三项共识,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合作反对“脱勾”;维护中欧关系。他又认为未来中欧应该合作进一步推动六件事,当中第二项提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到最后阶段,必要时作出政治决断以解决余下的问题。另一边厢,中国商务部在前一天发表了一篇关于东盟的声明,报告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月底举行过部长级视像会议,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将积极推动年内签署RCEP协定。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压力下,明白到中美关系无论如何无法回到从前。而且除了中国之外,不少国家在过去几年见识到美国民粹与单边主义的霸权后,也感到对美国经济上过份的依赖不可能持续,正全速在经济上“去美国化”。
中美角力日渐升温,中美两国都积极希望找寻更多同路人支持自己的方针。美国抛出的是“政治牌”,用冷战式的思维鼓动意识形态抗争,企图建立一个围堵中国的政治联盟。而中国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战略,以“经济牌”回应。中国固然没有政治本钱搞对美国的政治反围堵,但也没有像当年的苏联一样搞冷战对抗,反而是深明政治问题最终离不开的是民生经济,一方面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动全球经济上“去美国化”作用回应。
分歧之下的互惠互利
从结果而论,中美两种方式的优劣已渐见明显。美国的“政治牌”有一定的作用,确实拉到了不少在“盟友”在香港、新疆、台湾、甚至封杀华为等问题上跟随其向中国施压。然而,这些“盟友”却是貌合神离,虽然口中的政治表态一致,但一谈到实际利益却鲜有愿意跟随美国步伐,在经济上对中国大动干戈。反观中国,政治上虽然话语权被压制,但在繁杂的政治表态底下,“经济牌”的效果已渐见。美国特朗普政府坚持单边主义,对所谓欧洲、日本、韩国等“盟友”亦不惜在贸易、军费等问题上大兴问罪之师,要求对方让利美国。或许从美国的经济现况而言,特朗普政府这些行为是有其道理,但结果却令一众国家开始明白到经济上依赖美国的日子已经不能持续。中国在这时主动伸出合作之手,无疑是得到了天时之利。欧洲虽然对中国政治上多有批评,但双方似乎都有心继续经济上的合作。而以亚细安十国为核心的RCEP为例,亚细安各国本身就对中国没有太大批评,也在经济上很愿意合作,在这个情况下,像日本、澳洲、纽西兰等本来与中国有政治之争的国家,也很难抗拒经济合作,否则等于白白让中国独占亚细安之利。可见各国“口上有分歧,但身体却很诚实”。
这些发展除了显示出中美战略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群体间即使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但不代表有分歧便必定要“你死我活”,仍然可以基于互惠互利的精神合作。但要突破一些成见达成合作并不简单,有时候要一些政治决断,而不能空等错失机会。以RCEP为例,印度已经退出,但中国仍然表明希望今年完成签署,显然已不打算理会印度。另一边厢,王毅在中欧合作的议题上也提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余下的问题必要时要作出政治决断。正如孙子兵法所云:“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故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在重要关头,不可能每事都“等埋发叔”,有时也未必能讨好所有人,必要时要有果断而行的毅力,这才可能扭转当下所面对的困难。
今日香港内部也充满了不同的矛盾与争论,但意识形态的争论不代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存在合作互惠互利的空间。香港人应该在适当时候,放下政治执着追求共同利益。例如正在推行的新冠病毒全民普测,是对香港整体有益的行为,各方不应该因为政治立场便否定合作的必要。香港急须推行改革,但改革必然会引起一定的争论,政府面对困难时也应有政治觉悟作决断,才能突破种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