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周雷:巴西南部水灾背后的生态史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20 07:45
周雷:巴西南部水灾背后的生态史

如果能守住这些宝贵资源,并寻求一定程度的生态复建,可以形成对洪灾、旱灾等气象灾难的有效缓冲区。

上次在巴西调查是2018年,历时两个月围绕转基因大豆在巴西最大产区马托格罗索、阿根廷、智利的种植、贸易、生态风险、文化损失状况,中间因为隔了三年冠病疫情,中国的同事难以进入巴西,主要由巴西同事进行这一主题的实地研究。2024年,自然力研究院的世界水源地调查团队,再次与巴西同事汇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跨区调查。此次的研究区域围绕着巴西更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大西洋雨林残留地带,尤其是残存在岛屿的大西洋雨林。

自然力研究院由毕业于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西利亚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于2011年发起,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利用教育、设计、环保等多种形式,促进生态问题上的讨论、共识达成和解决方法研究。

不幸的是,每次巴西大型调查的前后,都发生了不好的事件:2018年,在进行南美调查之前,我们的团队在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的大型博物馆,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将这些博物馆数据与田野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和整合——就在我们参观完巴西国家博物馆一周后,2018年9月2日这个国家馆发生火灾,2000多万件藏品被毁。

在我们的拉美的转基因大豆种植调查的全过程中,我们主要搜集的数据就是研究转基因大豆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在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族群对立、风险社会等领域产生的影响。我们在2018年8月调查时,就发现大豆种植区域在多个地貌,事实上造成毁林和土壤退化,在种植期间是绿色的,但是在收割期间,当地生态视觉上如同沙漠,整个种植区如同大地燃烧过后的荒漠,而且一直延伸到最具巴西代表性地貌的热带雨林区域。

此次,2024年5月初考察接近尾声,一天巴西同事告知所有同伴一个噩耗,巴西最南端的南里奥格兰德州(意思是南部大河)发生80年一遇大洪水,截至5月14日已造成147人遇难,50多万人无家可归。这个灾难与此次研究的巧合在于,我们此次的调查,主要是研究巴西早期殖民史如何造成巴西内部经济的脆弱性(尤其是路径依赖)、生态退化和文化适应能力缺乏。以这种方式获得研究上的发现,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也进一步告知世人,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内在生态风险持续累积的当下,进行跨生物治理、经济去殖民化、全球福利社会建设的跨区域协同的紧迫和必要。

脆弱的经济模式

回到此次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交界的南里奥格兰德州,它究竟提示我们哪些不容忽视的生态史和殖民史呢?同时对于全球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

首先,此次洪灾的南里奥格兰德州一路向北的大西洋沿岸,不仅有高质量的海滩和港口,还曾经分布着广大浩瀚的大西洋雨林和红树林湿地。巴西的国名Brazil是葡萄牙语巴西木,因为这种高大的树木内部呈血红色,仿佛余烬的火炭,故有此名。一度,大西洋雨林遍布这种巴西木,直到现在“巴西人”这句葡萄牙语名称的原始意义,是“砍伐巴西木的工人”。葡萄牙殖民者从1500年控制巴西,持续砍伐巴西木长达数百年,在第一个100年,毁灭6000平方公里的大西洋雨林。这个面积差不多是一个上海的大小。

但令人担忧的是,巴西一直在巴西木、甘蔗、咖啡、转基因大豆等单一化植物工业化种植的经济模式当中,存在重大生态风险。仅以转基因大豆种植为例,大豆是造成亚马逊丛林、大西洋雨林、塞拉多热带草原、卡廷加干旱生态群落持续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10年以来,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数据,亚马逊地区的平均砍伐状况是每年消失6000平方公里。

其次,生活在亚洲的人一般想到大海,都是由蓝色的海洋和稀疏椰子树、热带灌木和耐盐碱植被构成;而在巴西一边是海水,另一边竟然是热带雨林,甚至现在部分巴西的地貌仍然如此。这不仅可以带来生态和文化多样性,还有生态基因库和医药资源库等重大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守住这些宝贵资源,并寻求一定程度的生态复建,可以形成对洪灾、旱灾等气象灾难的有效缓冲区。

事实上,此次洪灾涉及的南里奥格兰德州,2020年被列为大豆毁林面积最大的五个市,圣加布里埃尔市(S?o Gabriel)和唐佩德里图市(Dom Pedrito)分别在当年毁林1万7600公顷和1万2800公顷,与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的费利斯纳塔尔(Feliz Natal)、皮奥伊州(Piauí)的乌鲁苏伊(Uru?uí)和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圣安娜-利弗拉门图市(Santana do Livramento),一起成为潘帕斯草原生物群落消失和退化的肇事方。

这些生态影响从一开始就与全球贸易、全球食物网络、全球城市化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巴西大豆最主要的购买者之一,应该承担更多的生态和文化影响的责任。根据巴西经济部外贸秘书处(Secex)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中国从巴西进口了大豆3443.2万吨,较2022年同期的2874.1万吨增长20%。欧盟国家中,巴西大豆最大的进口国是葡萄牙。大型贸易商Bunge、Cargill和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rcher Daniels Midland),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奥兰集团(Olam Group)和Gavilon这些与巴西大豆毁林都有重大相关的前五大贸易商,也应该加强贸易与生态退化及文化响应的研究和责任担当。

意识到巴西与世界的植物学联系,做出力所能及的城市发展、经济互动、文化模式、消费模式响应,减少灾害化的“豆性”依赖和“以邻为壑”国际贸易,就是在第一时间救助巴西南部的水灾。

作者是自然力研究院创立人、人类学博士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