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俊刚:在见证历史性时刻的现场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22 07:45
吴俊刚:在见证历史性时刻的现场

行动党从吴作栋开始就采取了新梯队成员共推群龙之首的做法。从李显龙到黄循财,中间虽然经历了一番曲折,须由元老级人物许文远出面协调,但基本上还是秉承了“禅让的传统”。

5月15日晚,准备见证李显龙总理交棒黄循财的历史性时刻现场,近千名受邀观礼的宾客,从傍晚6时许开始就陆续进场。总统府前园地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在7时左右已经坐满。宾客安静地等待7时45分新总理宣誓就职仪式的开始。

有人在嘀咕,如果天不作美下雨,怎么办?因为现场露天,并没有搭建任何帐篷。然后就听到司仪的声音:如果下雨,会分发雨伞,两人共用一把。仰望天空,可见一片晴朗,草地微风轻拂,闷热中添了一点凉意。老天显然决定作美。

因国民服役,参加过1968年那场在大雨中举行的国庆检阅,全身制服湿透,此时此刻不禁联想翩翩,思潮起伏。近来天气变化莫测,前一天的下午,全岛还下过一场大雨。如果仪式中途突降大雨,现场恐怕也难免要起一阵忙乱。

延续前任做法

1990年11月28日,第二任总理吴作栋选择在市政厅举行就职礼。1959年6月5日,建国总理李光耀就在那里宣誓就职。可以说,吴作栋选择延续李光耀的做法,而黄循财则选择延续李显龙的做法。李显龙选择在总统府举行就职礼是有理由的,因为总理早在李光耀时代就已搬进总统府办公。

仪式顺利进行。内阁部长、总理和总统依次入场就座。我们可以看到,即将卸任的李显龙神态轻松自若,含笑同比他稍后抵步、马上就要接任的黄循财握手。部长和总理相继宣誓,以及总统和新总理相继发表演说后,前后历时约一句钟的仪式圆满结束。

宾客随即鱼贯进入搭在会场旁,且围得密密实实的白色冷气大帐篷。踏入蓬内,凉快的空调扑面而来,大家在凉爽的环境中享用美食和交谈。晚上9时半左右,宾客陆续离开,招待会结束,也为历史性的交接仪式划上美好的句号。新加坡历史长卷,则由此掀开新的一页。

举目四顾,世界上有多少民主国家的权力过渡和领导人的新旧交替,能如此简单平和?没有党内恶斗,没有政治动荡,没有街头示威或反示威,没有法律诉讼或反诉讼。虽说这是执政党内新旧梯队的交接,也属难能可贵。一般政党内部通常存在你推我挤,相互倾轧的权力斗争,能平顺安排领导人更迭的只属少数。

不知有多少国人通过电视直播或手机观看了仪式?有人或许会觉得怎么那么简单?没有仪仗队,没有礼炮,没有直升机拉着国旗横空而过。没错,这是一次重要的交接,我们迎来了新总理和新内阁。但仪式是一贯的简单,一贯的务实。新总理向国人做出庄严的承诺:竭力维护新加坡奇迹。没错,这是新加坡得来不易的成就,是必须竭力维护的国家资产。

由于历史的偶然,成就了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和全面的建设,也形塑良性的政治生态和良性的政治循环。这让新加坡人享受到特殊的政治红利。新加坡奇迹必须延续,以惠及我们的后代子孙。

良性政治的延续

在新总理身上,我们看到良性政治的成果,也看到良性政治的延续。唯才是用和选贤任能是新加坡政治的一大优点,也是执政党的一大优势。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弹丸小岛,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层,并得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教育成了个人和国家的基本成功之道。国家竭力栽培各种人才,让人人可以各展所长,并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组成最有执政能力的团队,挑起治国重任。

这种做法让人想起传说中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那也是个让许多中国人至今仍津津乐道和向往的制度。那是一种共推一位有能力、有人望的人当领袖的做法,相传始于尧帝。据《史记》的说法,尧帝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时,有人建议由嗣子丹朱继位,但尧否定了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丹朱为人凶顽,不能担当重任。有人提议共工,但尧说共工这个人虽然能言善辩,但用意邪僻,貌似谦恭,但心术不正,不可用。

那个时候,洪水为患,尧帝要手下举荐能治水的人,有人举荐了鲧,但尧觉得鲧这个人性情暴戾,刚愎自用,违负教命,毁败善类,不可用。但大家都说,先试用吧,真的不行再换人。不想,鲧花了九年时间都没法把水患治理好。这时,尧在位已70年,急着找接班人,于是又催促手下举荐贤良,以孝顺出名的舜因此被推荐,在经过三年考验,证明人品和执政力都达标,便继承了帝位。

舜处死了鲧等不能办实事的大臣,另外启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果然比父亲本事,不负所望,治水有功,民望极高,最后也继承了帝位。禹本想把帝位让给另一位贤人皋陶,但皋陶早死,来不及继承,诸侯共推禹的儿子启继位。禅让也由此终结,并回到尧帝之前的世袭制。

集天下英才而用之

行动党从吴作栋开始就采取了新梯队成员共推群龙之首的做法。从李显龙到黄循财,中间虽然经历了一番曲折,须由元老级人物许文远出面协调,但基本上还是秉承了“禅让的传统”。这种做法也只有在一党独大,能集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情况下可行。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政治红利。

然而,如果未来新加坡的政治生态改变,逐渐走上和其他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一样的道路,出现政党割据和社会撕裂的局面,如美国那样的两党抗衡,这种政治红利也必将随风而逝。首先,两党或多党割据,人才必然分散。其次,上台执政的联盟必因分肥问题不时内斗,导致执政力下降。其三,是政治生态污化,劣币驱逐良币,贤人趋避,政客当道,政治乱象难免。

无论如何,我们这一代人算是够福气了。60年来四任总理,均属人中之杰,治国干才,国家治理井井有条。我们能在太平中过一辈子,夫复何求?惟愿国祚绵延,永世其昌。

执政党不拘一格延揽治国干才的独特做法,世上也许再难以找到另一个新加坡,或者另一个能复制行动党这种做法的民主国家。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行动党国会议员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