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东西方阵营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20 07:45
社论:东西方阵营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并发表联合声明。中国高规格接待普京,显示与俄国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西方的压力而改变。联合声明虽然强调中俄不结盟也不针对第三方,但大篇幅批评美国,反映中俄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一致,美欧试图在俄乌战争课题上,逼迫中国选边站的压力,可能适得其反,让东西方阵营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阵营也在图穷匕见之前,尽量保持关系不破裂。

虽然中国非常重视对俄关系,在外交上也因为西方阵营的敌意日浓,更要确保俄国作为战略缓冲的作用。但在面对美欧等西方集团巨大的选边站压力,包括语言上的反复警告以及个别政策上的打击,北京在强化对俄合作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外交独立空间,避免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特别在俄乌战争课题上尽量不与美欧决裂。这是因为在经贸利益上,中国固然需要输入俄国的能源,但在拉动增长方面,更需要西方集团的出口市场。

在普京访华前极尽施压之能事的美国,由国务院发言人层级回应,称不可接受中国支持俄罗斯军工产业,间接协助普京入侵乌克兰,中国不可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然而,北京还是努力开拓外交空间。习近平5月6日访问法国等欧洲三国,部分原因或正是看到西方阵营的对华立场并非铁板一块。比如在中国产能过剩课题上,汽车工业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就反对欧盟强硬的政策。可是中国能腾挪的外交空间毕竟有限,例如反对俄国入侵乌克兰,进而反对中国支持俄国,西方内部分歧就不大。

就算在经贸课题上,中国还是要面对欧洲的压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巴黎与访法的习近平会谈后,就强调欧盟不回避采取强硬行动,必要时会使用各种手段,保护欧洲经济和安全,显示双方在中国输出过剩产能课题上的分歧依然无解。中国在俄乌战争未结束前,维持同俄国的经贸往来,势必让改善与欧盟的关系事倍功半。2023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西方相信当中包含许多军民两用物资,如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的机床、光学设备、电子传感器和电信设备等。

在具体施压方面,美国一直走在欧盟前面。白宫在普京访华前的5月14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18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25%升至100%。美中贸易额在2023年约5750亿美元,所以这轮加征关税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实质意义。从中国至今并没有对美国采取具体报复判断,北京意识到这是拜登总统争取连任的选举动作,所以刻意不节外生枝。可是美国在其他领域如高科技封锁,并没有放缓节奏,双方的潜在冲突点依然不少。

一般相信,中俄都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这一重要变数,因为卷土重来的特朗普在对华贸易及俄乌战争等课题上,都持有不同于拜登的立场。但是,另一个可能激化东西阵营对立的变数,则是俄乌战场。在美国国会批准新一批对乌军援后,俄军的物质优势很可能被抵消。一旦形势逆转,俄国需要大量且及时的外援,中国与美欧的矛盾恐怕就要尖锐化。双方届时如何应对,或决定全球地缘政治的走向和格局。

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三边会谈,就中欧在贸易不平等与俄乌战争问题上的分歧并无突破。中欧贸易矛盾最近更有恶化迹象,在欧盟对中国马口铁和木地板开展反倾销调查后,中国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问题在美国11月总统大选前会持续被炒作,选后恐怕也难以改变。鉴于中国的对俄外交不会改弦易辙,东西方阵营化的对立格局,至今还看不到改变的迹象。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