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迎竹:如果大家都不演,谁来共舞这时代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12 07:55
陈迎竹:如果大家都不演,谁来共舞这时代

就算台海战争终将幸免,但持续紧绷的中美关系,可能导致大量资金与人才流进本地区,就像冷战时期非共国家也能因经济发展而持续富裕的路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风尘仆仆跑了英法两国,又对欧盟议会演讲,争取的是更好更多的武器。他很可能不久就会收到战机,在俄罗斯掌握不住空优的情况下,让战况出现一些突破。但俄军同时加紧攻势,胶着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

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世界都在谈论战争会不会在今年结束。无论多复杂的分析,笔者从一开始就相信只有一个关键——普京的意愿。

历史上很多大小战争的发生,或许源于一些小意外,或许源于主事者在时代局限下做出错误的决定。战争一开启就很难收场,总是血流成河,荒地千里。但俄乌战争一切主动权在普京,他在信息发达、有各种沟通管道的时代,为自己建构一套只有极少数人能接受的理由,就主动开启牺牲数以十万计国民的战争,还要继续摧残邻国人的性命,可谓现代暴君。

战争如何收场已经远非俄乌两国的面子问题,而是支持乌克兰的一方怎么看待让普京能满意地结束战争所将导致的后续意涵,那会是一个错误的结束。若不能体会这点,一味对乌克兰劝降,就像二战期间让美国劝蒋介石认怂,再劝东条英机见好就收,把中国东三省收进袋子,从华东华南撤军,大家不要再死人了,以和为贵。那是绥靖的乡愿。

日本攻打东南亚之前的侵华战争之所以触动东南亚华社,一方面固然是同宗同源,更重要是战争的不仁不义,是趁虚而入的占领,连借口都不讲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上的邻近,使得东南亚殖民地政府都坐立不安。

就像俄乌战争对东欧小国的心理冲击特别大,今天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对可能的台海战争特别有感。

中美两强在科技到全球市场以及西太平洋地盘的对抗日益升温,人所共见,期间各种看似缓和甚至可能的转机,莫不是为了避免直接冲突的表演。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共和与民主两党已经确立美中是意识形态与体制对抗这一认知。大量论述已经显示,美国认定大陆政府政治体制不会改变,双方在政治话语上不可能有趋同的一天,但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快速接近,却必然在政治体制上要面对撞车后谁死谁活下来的一天。

这点醒悟逼迫美国和民主国家盟友思考:当中国像美国一样强大起来后,愿意在自己的政治和生活方式做出多少退让和改变,以便和中国维持友好关系,或起码不动辄触怒它?本来这方面的心理转折在活络的经济往来中若有似无,多数政治人物甚至不愿去思考,但俄乌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对普京的支持态度,驱使更多美国的欧洲盟友将中俄一体看待成“系统性对手”,就像不再坚持取得俄罗斯的便宜天然气,不再以经济挂帅看待曾经同是共产主义集团领袖的中俄。

这也是俄乌战争一开打,人们就与台海战争连想在一起的关键。经过70几年和平与蓬勃发展,世人大概都不愿面对这一正在变成现实的严酷局面。台海与乌克兰的形势全然不同,两岸比俄乌的军力也精锐很多,因此可以想象,无论台湾有没有外援,只要全力抵抗,两岸伤亡一定更重于俄乌。

对邻近的东南亚来说,台海战争势必造成南中国海航道受阻,东北亚交通全断。由于美日不可能不参战,解放军没有速战速决的机会。战争的拖延将使得中国大陆内地不可能像俄罗斯本土那样免于战火波及。如果朝鲜加入策应北京,更可能导致中国大半海岸线陷入火海的威胁。

不久前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认为,美日台联军最终会挫败解放军的进攻,引起国际媒体关注。但兵棋推演可以加减各种参数,结果就会很不同。进行中的战争却只有天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的太多变数,就像普京集团想不到一个喜剧演员泽连斯基从哪里来的抗战意志力。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3》,连续第五年针对东南亚人民对中美两国的观感与信任度,以及对东南亚地缘政治课题的看法进行调查。其中比较大的变化,是在整体上有更多人更关注东南亚国家在中美竞争中的处境。有七成受访者认为,美日印澳四国联盟(QUAD)对亚细安是安全保障;越来越多人认为印度有可能成为本地区对冲中美势力的另一个大国,因为它更乐意遵守国际法,做负责任的国家;印度与俄罗斯虽是长期友好的国家,总理莫迪仍愿意对普京直言“这不是战争的时代”,显示印度在外交上更能表现出独立自主的意志。

中美都不可能为彼此而改变政治制度,哪怕是接近或趋同。那就如前所述,只有在对撞前把自己武装成最好最强的钢铁之躯,一旦大家都不演了,才能确保最终打胜战。

在日益变得险恶的未来中,保持中立、不选边站是亚细安国家的共识。亚细安只有团结一致,以一个整体的实力对外交涉,才可能长期保持独立性。只要其中几个主要国家能始终挺立,坚持自主路线,掌控话语权与维持和平大致不成问题。

东南亚是人口年轻而实力不断上升的重要区域,各领域发展欣欣向荣,潜能无限。就算台海战争终将幸免,但持续紧绷的中美关系,可能导致大量资金与人才流进本地区,就像冷战时期非共国家也能因经济发展而持续富裕的路径。

守住中立却不闪躲、不对压力退缩的原则,亚细安应该有实力和信心面对充满不可测的未来。如果40年来的全球化确定不可回头,不妨继续接受世界大国做舞伴,共舞一曲和平的探戈,在这块新兴好地方踢踏进退。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