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日媒: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发生变化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5-29 10:10

来源:日经中文网

作者:八十岛绫平、西野杏菜

与中国的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相关的海外投资正在发生变化。大型基础设施减少,尖端领域的生物和数字等的软性投资正在增加。

在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驱车向东行驶30分钟左右的地方,在一片红土之中有一座犹如军事基地的建筑。这是由塞内加尔数字局管理、陆军负责警卫的政府数据中心。

作为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于2021年建成,服务器由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技术提供。

该机构的负责人希夫·巴古(音译)表示,“将收回存储在位于海外的欧美企业服务器上的数据,在削减成本的同时恢复‘数字主权’”。

塞内加尔还利用中国的资金建设了街头的摄像头和海底电缆。摄像头的信息在数据中心“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分析”(巴古)。

日本经济新闻以提供外国直接投资相关数据的英国《金融时报》“fDi Markets”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法人、建立工厂和销售渠道的“绿地投资”的内容。

增长明显的是数字领域。与启动“一带一路”的2013年相比,2022年的IT(信息技术)通信和电子零部件的投资规模增至六倍的176亿美元。

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准教授持永大指出,“中国自200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口在国内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并表示“随着华为扩大海外投资,自2013年前后起,这一趋势有所加强”。

增长幅度更大的是生物领域。2022年达到18亿美元,相比2013年增至29倍。生物投资的象征是冠病的疫苗开发。

中国截至2022年底向世界出口的疫苗达到约20亿剂。在拥有疫苗制造商的欧洲优先本国接种之际,向新兴市场国家伸出援手的是中国。

印度尼西亚的新兴企业Etana Biotechnologies获得了中国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提供的信使RNA(mRNA)疫苗的开发技术。疫苗工厂于2022年完工,目标是生产1亿剂。

Etana公司的公关负责人Andreas Donny表示,“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技术提供是一条捷径。中国的反应是最快的”。

中国致力于推进增长领域的海外投资,同时正在减少大规模基础设施等的投资。

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开发在最近10年里缩减至100分之1。中国提出了到2060年的去碳化目标,2021年表示停止在海外新建燃煤电厂。

对铝制造等金属领域的投资也在2018年达到峰值后减少。存在软性领域投资比硬性基础设施投资花费少的现实。

从每个项目的投资额来看,化石燃料领域为7.6亿美元,矿物领域为1.6亿美元,规模较大。相比之下,生物领域每个项目为0.6亿美元,IT服务为0.2亿美元,投资额较低,外交上的性价比更高。

围绕中国的海外投资,也出现新兴市场国家无力偿还债务的问题。站在新兴市场国家角度来看,如果投资额较小,也容易降低风险。

在中国与海外之间流动的资金的总额也出现变化的迹象。

2022年10~12月,中国的资金流出两年来首次超过流入。这是出口减少,海外债券投资低迷的结果。还具有在担心手头资金逐渐减少的背景下转向金额小、效率高的软性投资的一面。

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在亚洲提高存在感。如何彰显出与亚开行的差异也受到关注。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