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时薪上万美元的中国专家神秘圈子 在最新整顿下揭开面纱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5-28 10:11

来源:彭博社

与公司内部人士和前政府官员的私下谈话每小时可能要收费10000美元。但这个行业最近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动。

对于对冲基金和其他全球投资者而言,要在一个不透明但潜在获利庞大的经济强国遨遊自如,中国盘根错结的“专家网络”已成关键工具。但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个神秘行业具有别的意义: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且必须加以扼制。

中国政府不到十年前还大加赞扬专家网络,如今反其道而行,在金融界掀起冲击波。反间谍活动——在上海和纽约设有办公室的行业巨头凯盛融英成为焦点——再次引发观察家的疑虑,中国政府对安全的心心念念和对信息的严格控制,料将不利中国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进程。

审查专家网络,中国官方并非头一个;SAC Capital Advisors和Galleon Group LLC等对冲基金爆发内幕交易丑闻,专家网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使其在2010年成为美国公众的焦点。

根据对与专家网络有联系的20多名基金经理、顾问和律师的采访,这对中国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在长期依赖该行业来应对其中国风险敞口的公司中,有些正在退出或完全断绝往来。驻海外的专家顾问访华行程受到限制,至于住在中国的人,则对与谁共事以及他们的发言越来越谨慎——无论他们与半导体和国防等敏感行业多么接近。

受到冲击的是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后者可为其经济增长提供融资。今年1-3月,外国直接投资创下六年多以来的最大降幅,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也面临稳定的资金外流。大陆政府中央政治局上个月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外国投资力度。商务部则将2023年定为“投资中国年”

尽管中国试图吸引投资者,但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经济学家George Magnus说,它担心失去对传给外国人的公司信息的控制。这种整顿行动只会为已存的脱钩势头加把劲。

近年来,专家网络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外国公司(无论是对冲基金、银行、风险投资公司还是跨国公司)获取从行业趋势到政府政策等各种情报的重要渠道。早在2016年,这些公司还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人民日报指出,专家平台将成为中国经济升级“不可或缺”的主要驱动力。凯盛融英因其稳健的的合规框架和全程监督而受到赞誉。

随着中国加强对其他形式信息的控制,并以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整顿各种行业,对它们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凯盛融英拥有超过45万名专家顾问,是中国最著名的咨询公司。其他同行包括美国公司Gerson Lehrman Group Inc.、Third Bridge、AlphaSights和Lynk Global。除了凯盛融英之外,没有一家公司被中国官方点名。

根据其2022年潜在公开上市(现已搁置)的招股说明书,凯盛融英的收费标准从每小时500元人民币(71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据其网站,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拥有2000多家客户,其中包括一些全球顶级咨询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和银行。招股书称,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如杰是最大股东,持股29.4%。2020年该公司在中国专家网络行业的市场份额为33%。

更清楚地了解政府政策是使用专家网络的主因。一位讨论敏感话题时要求匿名的顾问提及,一个典型例子涉及一家汽车制造商想进一步了解官方收紧排放标准计划的信息。该汽车制造商利用专家网络,联系任职一些协会且熟悉政府思维的人士,帮助公司调整生产计划。

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国缺乏透明度反而是可以大加利用的潜在优势。例如,当政府在2019年整顿保健食品时,一家亚洲对冲基金利用从专家网络搜集的信息得出结论:在中国经营的美国营养补充剂公司将难以卖出库存。这家基金经理卖空这些公司的股票,在接下来几个月这些公司股价暴跌50%。由于此事敏感,知情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红线

据一家美国银行的高级分析师称,与中国前政府官员咨询的费用最高,每小时收费可达10000美元;这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一样。这位分析师表示,一名类似级别的前美国官员收费可能是其三到四倍,并补充说,中国前官员通常知道红线在哪里,且对于分享敏感信息持谨慎态度。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绕过这些红线。一位全球投资者称,一位前官员使用假设性的例子提供建议,避免对尚未公开的政府政策发表评论,还可以使用诸如“如果我用自己的钱投资”之类的用语。这位投资者听从这位前官员的假设性建议,在反弹之前买入价格低迷的证券,结果证明这是该公司当年最好的交易之一。

有些对话属于非正式性质、监管监督不够周全以及一些专家谈论的主题过于敏感,使它们成为政府审查的主要目标。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战略技术项目高级研究员Gregory Allen表示,在美国10月份扩大限制中国取得半导体技术之后,情况更是如此。

国家机密

5月9日,中国官方指控凯盛融英鼓励专家泄露国家机密,并接受一些公司的咨询项目,这些公司与外国情报机构关系密切。为了凸显这一点,官媒在黄金时段播放了相关部门进入凯盛融英办公室、询问公司人员和带走设备的镜头。

在针对凯盛融英发出这些指控的几周前,官方已经询问美国咨询公司贝恩中国办公室的员工。官员也搜查总部位于纽约的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在北京的办公室,拘留其五名中国员工。中国外交部发表简短声明称,美思明智涉嫌非法经营,另外针对贝恩上海办公室遭到突击检查一事,外交部指出,不了解情况。

作为回应,凯盛融英发布声明指出,该公司在上海总部成立了合规管理委员会,落实中国国家安全机关的整改要求。凯盛融英没有回复彭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多封置评请求。

更广泛地说,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对潜在敏感信息的控制。据至少三名来自不同公司的参与其中的人士称,国有企业的员工今年被告知要接受更多的安全培训,包括保守秘密的最佳做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万得等中国金融数据提供商最近不再向海外客户提供国内企业的详细数据。在检查了数十家券商后,中国政府本月要求国内证券公司不要传播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政治和社会研究项目负责人Katja Drinhausen说,随着领导层将安全和控制置于经济增长之上,严厉的监管活动变得更加频繁。

美国一家银行的高级分析师表示,自从整顿行动开始以来,国有企业的员工不愿与外国分析师分享任何数据,许多专家取消预定的电话会议;这位分析师每周都使用凯盛融英,他不想具名。这位分析师表示,这使得尽职调查变得更加困难,并推高了在中国的投资成本。

一家亚洲对冲基金经理表示,机构投资者对于与谁交谈变得更加谨慎。这位基金经理说,自从凯盛融英面临执法行动的消息传出后,他的公司禁止员工与国防和芯片制造等敏感行业的专家顾问交谈。他的公司还暂停使用凯盛融英,直到情况进一步明朗。

曾是凯盛融英客户的另一家对冲基金已暂停在中国使用所有专家网络。它还要求中国投资组合经理停止撰写引用来自中国(包括万得)信息的电子邮件。

取消访华行程

一些专家网络正在尽其所能降低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表示,其所属一家总部在海外的公司已经暂停一些项目,也暂时不考虑访华的商务行程。

这个行业能否熬过这波整顿,一些人乐观以对。一位驻中国的不具名尽职调查顾问表示,大张旗鼓地调查凯盛融英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该行业需要更好地自我监管。

然而,这波整顿适逢中国与西方关系特别紧张之际,投资者因而更加戒慎小心。收紧针对从科技到房地产等行业的监管,其变幻难测让企业感到不安,过去三年中国防疫清零政策的极端性质促使企业寻找替代市场。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China Strategies Group总裁Christopher Johnson表示,针对凯盛融英和其他公司采取的行动,具体体现中国政府关于更好地平衡发展与安全的主张。一旦必须二选一时,安全总是占上风。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信息。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