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颖娴:近期香港人口变化及移民潮比较
来源:明报
作者:阮颖娴
8月是香港移民潮高峰,欢送会多箩箩。有些走各国新开的移民通道;有些去了外国读书就不回港了;有些则本来已有外国护照,只是回流外国。有朋友说去过80个欢送会,十分夸张。
根据Google Trends关键字的搜寻热度显示,由2004年至今,“移民”这个词在香港区的搜寻数一直平稳,去到2019年4月突然大幅上升,2019年8月登顶。至今港人对“移民”的兴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后生走得快 一定有古怪
一直有人用出入境数字等不同数据估算究竟多少人走了。早前统计处公布了2022年中人口估计。由于较多外籍佣工是女性,会影响女性及整体年轻人口的数字,以下只用男性数字。要知道一代走了多少人,不能跟其他年龄层直接比较,也不是跟5年前的同一年龄层比较,因为5年前的20至24岁,与今年的20至24岁,不是同一代人,前者今年已经25至29岁了。因此要在数据里找回同一年份出生的组别,再逐年看变化。
以不同世代人口变化对比,会发现20至29岁年龄组别的男性人口跌得多,20至24岁比起5年前的差距是9%。20至24岁那个年龄组别人数下跌,除了移民,有人用海外求学解释,但跌幅比以往大,可能是有较多人去海外求学,惟求学后是否回港就很难说。第二个原因是香港有一部分中国大陆及国际学生,冠病疫情期间可以遥距上课,他们就不留港了。25至29岁年龄层大部分已完成学业,但人口也减少4.9%。去到30至39岁那班人,已经没有下跌很多。
这次移民潮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比,分别为何?在1980和1990年代,许多人通过离开香港,对当时英国殖民地的不确定未来投了不信任票。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为1997年香港由英国移交中国治理奠定了条件。过渡期的焦虑引发了移民潮。
与八九十年代移民潮比较
根据学者黄绍伦在1988年的一项社会指标调查,当时港人对未来并不乐观。例如他们预计公民权利减少(76%)、个人自由减少(73%)、法制劣化(61%)和生活水平恶化(67%);约半受访者担心九七之前政治不稳。
保安局估计,1987至1997年间,约有53.4万香港人移居海外,约占1992年人口的9%。部分人获得外国公民身份后,回港寻求更好的经济前景。事实上,中国大陆经济随后迅速增长,香港作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受益匪浅。
这次移民潮,明显是“反修例”乃至中央加强规管香港有关。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2022年8月所做的民意调查,个人自由(49%)和香港的政治(15%)是民主派支持者打算移民(36%)的两大原因,而有2%已经移民了。其他政治立场打算移民者较少(13%;另有1%已永久离开),他们考虑离开香港的原因,31%是因为个人自由,24%因为家人前途。目前很难说这些人会否回港,但短期流出趋势已定。
港英政府有发表过1989年的移民概况。与总人口相比,近一半移出人口处于“搏杀期”(25至44岁);整体移民中有接受过学位教育的比例(15%),比当时整体香港有学位的人口比例(6%)高。在1980年代后期,人们担心中流砥柱流失使经济停摆,这种现象在会计和信息技术等一些专业尤其突出,不过移民潮对留下来的人也有好处。随着高级人员离去,下级抓住机会升职填补空缺,创造了强大的向上社会流动性。“婴儿潮”一年升一级,就是这样而来。
具竞争力者离开 致人才流失
至于2021年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持有人的情况,约半数签证持有人(51%)属25至44岁;69%的户主具有大学或以上学历;63%户主曾受雇于香港的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职位。与2016及2021年整体人口和1989年的移民相比,这些移民背景更好。
流入香港的移民又是否能够取代离开的人?2016年居港不足7年的人口,比整体同年龄层人口更多的是25至44岁,学历及职位比整体人口要好,不过比起BNO签证持有人平均没那么强。然而,较高学历的人几年后未必留港,踏着香港的跳板又走向他方。
人口外流令香港短期某些行业劳动力紧张。严格的COVID-19限制仍在驱使外籍人士离港。香港总商会在一项调查中发现,38%受访公司受到人才离职的打击。金融行业一些中层职位,为抢占近期外籍人士离开的紧缺市场,短期加薪25%至35%。不过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调查,35%有回应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将职位转移至其他地区,13%公司减少了在港的员工数目,近七成表示吸引非本地人才来港工作是难事。其实很多外资私募基金已搬走,剩下的都是“本地姜”。找不到人才,是留住公司的一大难度。
移民潮冲击社会
外流将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例如教师和社工,这两个专业一直是民主派支持者大本营。由于这些专业人士不成比例地移民,这些行业将缺乏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人才。教育界已表示,新学年招聘教师遇到困难。正因为这样,立法会议员邓飞所说的招大陆学生来港并不合适,因为根本不够教师。正路是缩班“杀校”、整合资源、汰弱留强,留下办学较好的学校。他说要扩大招生,只是为了他的几百个校长同行不要失业而已。招不到教师只会令教育质素每况愈下,别让界别利益凌驾一切。
移民潮改变了家庭关系。一些年轻夫妇选择移居海外,冀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教育和未来。事实上,60%的BNO签证持有者有孩子,当中91%人的孩子为4至15岁。他们愿意放弃香港的高薪工作,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有些人不情愿地离开了父母和祖父母,老一辈不打算在外国生活,面对家人离去,更需社会政策来满足他们的健康、社会和护理需求。
香港政府似乎认为,用大陆移民补充香港将解决所有问题。例如,香港警察现已放宽了投考限制,可雇用非本地人,消费券也发放给未有永久居留权的居民,预计会推出更多类似政策,吸引非本地人来港填补人口缺口。群体之间的冲突未知是否会加剧,身份认同和凝聚社会各群体,是未来一大挑战。
作者是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