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ECFA风雨飘摇 台政府应拿出解方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中国大陆日前宣布,截获有害生物大洋臀纹粉蚧,暂停台湾芒果输入。台农业部则回应,从2018年迄今,仅有两批芒果被检出,却遭陆方以强烈手段禁止输入,不符国际惯例。而芒果产季是5到7月,目前已接近尾声,今年外销大陆芒果仅约1000吨,占总产量17.4万吨有限;会透过加工措施,加大内部行销和强化外销高端市场,以确保农民所得。
虽然影响不大,但此事发生的一星期前,陆方刚对台湾列入ECFA早收清单的化工材料“聚碳酸酯”,认定存在倾销行为,对陆企造成实质损害而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税率介于16.9%和22.4%之间,若最终成案就会转为反倾销税,引发台湾业界对ECFA可能会被陆方中止而担忧。此外,陆方在4月12日宣布,对台湾管制其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2,455项产品对台出口,涉及“贸易壁垒”一事展开调查,预计在10月12日前结束,但最迟可延至明年1月12日,刚好是台湾大选前一天,不少台湾人士认为有浓厚政治意味。
其后,陆方商务部宣布,台湾单方面限制大量大陆产品输入,违反世贸组织和ECFA精神,将依据有关规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提供台湾产品的关税优惠。然而,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并不认同,指出大陆官方和媒体从未说要中止ECFA,都是台湾媒体炒作。
面对这些两岸贸易上的纷扰,我们该如何解读呢?两岸同属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理当服膺世贸规范。但规则在执行时,不太可能完全没有操作空间,而海峡两岸传统上有不同惯性──台湾坚持世贸“以规则为基础”(rule-based)的贸易,一般不会操作空间用政治扭曲贸易;但陆方长期受“超限战”概念影响,贸易自然受政治影响。因此,当台湾控诉大陆作为有“政治考量”,就表示不了解对岸思维。但是,明知陆方有政治考量,台湾却无法轻率舍弃这个巨大市场,因为其他市场无法完全取代;所以最佳策略,是在与其进行贸易的同时,尽可能让对方自我规范,并努力减少风险,提高整体、长期的贸易利得。
基于此,我们就必须体认,当两岸关系持续恶化之下,贸易必然遭遇愈来愈多的借机杯葛,包括农产品检疫问题改采激烈作为、各种被禁止入台产品“以牙还牙”反向禁止台货输入、ECFA早收清单局部或全面取消。台湾若无力完全转移出口目标,就必须更努力减少对岸可能利用的“借口”──包括提升农产品自我检疫的效能、将非必要禁止陆方进口之产品逐年主动开放、研究在各种配套调整机制下自我中止ECFA,或选择进一步重新检讨、重启咨商,尽速完成整套的两岸自由贸易协定(FTA),将“糖衣毒药”转变成“牛奶蜜糖”,特别是在两岸都申请加入CPTPP之下,原本就该和其他既有成员一样,两岸相互签署FTA。
其实,蔡政府应该认真思考,和对岸重新完成包含“货贸”和“服贸”的ECFA,换取对岸不杯葛台湾加入CPTPP和RCEP,让更大的市场力量发挥作用,让台湾经济效能更有效发挥,加速经济发展。只要如此宣布,对岸应该就不会增加“政治考量”,而完成生效之后,台湾货品出口更有免关税保障,服务业的发展停滞也可以获得舒缓契机。目前,台湾传统制造业无力面对关税严重萎缩、产业结构畸形发展;服务业缺乏足够市场,无力进行显著投资,生产力难以提升,陷入“收入停滞陷阱”。太阳花学运前,服务和制造业平均月入差距3000元,去年已扩大到8000元;此问题不解决,将会是任何执政者都要面对的施政“黑洞”。
芒果、聚碳酸酯、ECFA乍看属独立事件,实则息息相关,该整体解决才是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