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A股交易时间,真的管用吗?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政策动态不断。近日,证监会表示研究适当延长A股交易时间。
关于交易时间或将延长的表态公布后,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抛开情绪,我们需要理智地看待目前一系列改革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我们需要延长交易时间?延长交易时间到底有没有用?从客观上看,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延长交易时间的举措,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前半句要求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延长交易时间?
不考虑盘前的集合竞价时段,目前A股交易时间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共4个小时。上午时段为9:30-11:30,下午时段为13:00-15:00。这一时间安排,自2007年调整确立后,至今已使用了16年。对比全球其他主流市场,A股市场的交易时长是最短的,并且在开盘、收盘时间安排上,与其他市场存在的较大时间差。
A股在交易时间上与全球交易体系的重叠不足,不仅不利于沪深交易所对我国上市公司定价权的主导把握,进而还直接影响了A股对全球优质投资者的吸引力。
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实施,A股上市公司数量总数已超5000家,以我国经济的体量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节奏,A股今后还会继续扩容,市场投资者还会大量增加。对于投资者而言,倘若股市交易时间过短,可能会因为交易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等原因,而失去最佳交易机会。
针对证监会研究延长A股交易时间的表态,不少投资者在网络上表示不理解,甚至担心会增加亏损的时长,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由于交易市场不足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反而会加大中小投资者交易成本和风险。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A股与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与港股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交易时间差因素,导致波动很大,投资者有时因交易时间和信息不对称而出现损失。以港股市场为例,目前港股每日交易时长为5.5个小时,比A股多出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的交易时差,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包括一些套利交易的频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A股市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交易信息成本以及交易风险。
应该如何科学地延长交易时间?
其实,对于延长A股交易时间的讨论,早就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考虑到目前A股依然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结构,对于交易时间的调整,的确不能简单粗暴地照搬成熟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应该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建议分两步平稳推进。第一步,在保证资本市场交易秩序基本可控的前提下,现阶段先以与香港股市同步为目标,分步进行对于A股日交易时长的调整。在第一步的第一阶段,将A股下午时段交易闭市时间延后至16点,实现A股与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易同步,并与欧洲证券交易所产生一定交易时间的交集。(下午交易时段延时的一小时,在主流工作时间内,成本较低,易于实行)。在第一阶段调整的基础上,将A股上午时段交易闭市时间延长至12点,实现与香港交易所每日上下午收盘时间的同步,且每日交易时长达5.5小时,与亚太地区主要交易所同步。第二步,在增强A股与港股交易同步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全球其它主流交易所的接轨程度。目前,东京、澳大利亚和韩国股市均在北京时间上午8点开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股市则在北京时间9点开市。在进行完第一步调整的基础上,可以将A股上午开市时间提前至9点,实现与新加坡、日本等亚太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重叠。经过这一步的调整,A股每日交易时长将延长为6小时,接近纽交所时长,将进一步缩短与欧洲主要交易所的交易时长差距,强化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比调整交易制度更重要的
事实上,无论是近期市场上热议的t+0、“100+1”,还是如今的延长交易时间,都仅仅是表面层次的变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信心”的问题。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之后,一系列旨在提高资本市场活力的举措集中推出,目前来看,仍然是集中在交易制度的优化上,比如证监会计划根据北交所特点调整完善做市商资格准入条件、中国结算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上交所和深交所研究调整上市股票、基金等证券申报数量等。
此外,还要进一步细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推进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引导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之中。在保护投资者的同时,让“更耐心”的市场运行得更有效率,从而更有效地激励创新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提高上市公司真正的“含金量”。
还是那句老话,唯有难走的,才是上坡路。
相比于“治标”的办法,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寻找“治本”之策上。深度优化制度供给和顶层设计的角度,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保护投资者利益落到实处,这才是我国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田轩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