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非洲“政变带”折射西方与俄角力
来源:明报
在上周三政变发生以来,非洲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街头出现一群军政府的支持者,他们不少人挥舞俄罗斯国旗,颂唱俄总统普京的姓名,并高呼谴责殖民时代前宗主国法国的口号。类似现象并非首次出现,过去3年位处非洲萨赫勒地带的六国先后发生军事政变,其中尼日尔的邻邦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情况如出一辙,两国军政府后来都转走亲俄路线,外界如今关注尼日尔会否看到相似变化。换言之,萨赫勒“政变带”不止威胁非洲的民主发展,更已成为西方和俄罗斯的另一角力场。
民主政体受挫新例
自2020年以来,位处撒哈拉沙漠和非洲热带莽原之间的萨赫勒(Sahel)地带最少有六个国家发生政变,继马里、乍得、几内亚、苏丹和布基纳法索后,尼日尔成为民主政体再次败北的最新例子。东非大国肯尼亚总统上周五便说:“非洲受到严重挫折。”
萨赫勒地带的极端伊斯兰主义武装活动十分活跃,去年因此丧生人数占全球同类个案死者超过四成,取代中东和南亚地位。尼日尔作为这地区所剩无几的民主政体之一,原总统巴祖姆(Mohamed Bazoum)是西方在对抗伊斯兰主义武装上的一大关键盟友,美国在尼亚美和北部城市阿加德兹的两个军事基地,更堪称五角大楼在地区战略上的基石,最少1100名美军士兵部署于此——在政变发生后,美国偕同法国迅速谴责。然而,随着政变发生,上述军事合作岌岌可危。
合作濒危 美法恐出局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周六表明,倘若巴祖姆未能恢复履行总统职权,华府将会结束对尼日尔的财政支持和安全合作。《纽约时报》引述官员报道,华府其实不太情愿去到这么尽,但布林肯立场毫不含糊。然而,美国撤出可能造就俄罗斯插足,这点有前车可鉴。
上周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非洲峰会,尽管只有17名非洲国家元首参与,远少于俄军侵乌前2019年那届的43名,却包括苏丹等在地区局势甚为关键的国家——其中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的军政府首脑戈伊塔和特拉奥雷都有出席,两国在后政变时代迫使西方和联合国士兵离开,外交上改行亲俄路线。几内亚尽管只派外长出席,但一名驻俄外交官身穿布满普京肖像的衣衫到场,惹来西方传媒侧目。
俄插足之机 佣兵磨拳
俄罗斯寻求在非洲拓展势力已有一段时间,在俄军侵乌招至西方强硬制裁后,莫斯科插足非洲有更大迫切性,形成跟西方竞逐影响力的局面。俄罗斯在非洲“拓荒”的最重要白手套是雇佣兵组织瓦格纳,即使后者6月发动“一日兵变”,其头目普里戈任仍可自由活动和发言,外界揣测背后关键正是瓦格纳的非洲角色。瓦格纳已在上述“政变带”的苏丹和马里、以及邻近的中非共和国和利比亚扎根,以提供军事安全服务换取矿产和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控制权——马里几乎正享受由政权维稳到军事训练再到政治咨询的“全套服务”,布基纳法索也正跟瓦格纳商讨类似合作。
尼日尔军政府迄今尚未定调将来的结盟方向,西方舆论正担心美国和法国会又一次被下“逐客令”。尽管克宫官方立场是要求释放巴祖姆,并为危机寻求和平解决方案,但俄罗斯显然已在尼日尔看到挑战西方影响力的又一机会。尼日尔国内的亲克宫评论员如今在官媒和社交平台极力推销,将政变描绘为俄罗斯进入尼日尔的路径;普里戈任更高调赞扬尼日尔政变,声言瓦格纳可派自家武装人员支援这个铀矿丰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