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梁韦诺:论国安法与“保持香港独特性”的争议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31 10:20

来源:香港明报

作者:梁韦诺

早前正值《香港国安法》实施3周年之际,内地网络博客靖海侯的文章《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香港》,引起香港政商界和媒体就“国安法被泛化利用”和“保持香港的独特性”展开激烈争论,反映不少人对国安法实施、香港当前政治社会氛围及香港前景,有着各种意见。

国安法被“泛化利用”吗

靖海侯文章最引人关注的论点,是指国安法被一些官员和议员泛化利用。这是个严重指控,事关国安法是否全面准确落实的大问题。提出具事实根据的指控,是负责任的表现,但靖海侯没有这样做。靖海侯那些欠缺证据的主观印象,由于他的“神秘”背景,引起香港社会各种揣测,甚至被人借题发挥攻击中央、港府和纪律部队。

的确,国安法的实施过程中,个别公务员和立法会议员一些言行引起社会关注,例如有学校反映教育局人员巡视学校图书馆馆藏后,指鲁迅的著作“鼓励学生上街”,不应收藏;有议员扬言推动“与病毒共存”及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都是违反国安法。这些偏离国安法原意、削弱国安法权威的言行固然要正视,但不能以此证明国安法被泛化利用。

事实上,国安法实施至今(截至7月初),警方国安处共拘捕260人,其中161人和5间公司被起诉,其中79人被定罪,可见国安法都是用作打击危害国安的行为和活动、惩处危害国安的人和组织,试问何来“泛化利用”?若有人认为管治团队“宁左勿右”、“事事讲国安”、事事以国安法处理,用国安法来进行与国安不相关的事,请他们提出具体的有力例子。

“香港独特性”是什么

习近平主席去年表示“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表示要警惕“软对抗”。有人认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与维护国安是对立、矛盾的,并认为国安法实施3年来,已经并正在损害香港的独特性。

要回应这个论点,首先要弄清楚何谓“香港的独特性”。有言论认为,香港是国际城市,“买办”是香港社会的特质,国际化是香港的独特性之一,必须保持。问题是,他们所指的“国际化”到底是什么?

假如保持香港“国际化”是意味着容许外国干预香港,侵犯中国主权;容许外国间谍和政治组织在港活动;容许海外反中乱港分子将危害国安的活动“倒灌”香港,煽惑人心;容许香港本地反中乱港力量继续从事破坏活动(包括“软对抗”),拉拢人心,发展力量;容许香港继续成为颠覆基地——那么这样的“国际化”就不是香港要保持的“独特性”,也不是“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所在,更不是香港的成功之道。这样的“国际化”,绝非“紫砂茶壶内的茶垢”,没有保留的需要。

谁在损害“香港独特性”

有言论认为,一国两制是香港最主要的独特性,香港的价值在于跟西方社会的联繫。笔者同意;但现在是谁在损害香港的独特性?是谁在削弱香港与西方社会的联系?是中央和特区政府?还是欧美国家?

中央制定港区国安法时,欧美国家纷纷指摘中央此举破坏了“两制”,认为“一国两制已死”。香港社会不少人也认同此看法。事实上,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是维持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国家安全是“一国”的事,维护国安本属中央事权。香港爆发史无前例、严重危害国安的动乱后,中央运用相关权力制定香港国安法,并没有改变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依旧不变。

问题在于,欧美国家从来是以自己一套的政治标准来定义一国两制,即——所谓“高度自治”:中央是否干预香港、插手香港事务?所谓“人权与自由”:反中乱港分子在港是否有充分活动空间?所谓“民主”:选举制度的开放性、竞争性是否不断提高?

对他们来说,中央制定国安法、完善香港选制,意味着中央已经干预香港,反共力量的活动空间已被大幅压缩,开放竞争性的选举已被修改,因而认定一国两制出现了根本变化,“两制”已不存在,香港已变成一个“普通的内地城市”。姑勿论这种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是否正确、合理,总之他们不会因为港府在维护国安方面有所放松而改变看法。

更何况,如深入研究美国对港政策历史的叶霖博士所指:“美国总是通过其对华政策的棱镜来看待香港。即使是在二战和冷战时期,香港本身的命运从未被视为至关重要。相反,它只是服务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大目标和利益。”

在中美关系出现根本变化下,无论中央和港府在国安问题上如何让步、妥协,美国也必然持续针对香港,削弱香港的价值和作用,以实现遏制中国发展的大目标。近日美国参议院推动取消香港特区驻美经济贸易办事处,另有美媒传出白宫已决定拒绝特首李家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类似的制裁只会陆续有来,所以还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吧。

是时候反思香港“国际性”

当然,“斗争”不是说香港要主动排斥欧美、跟西方脱钩,而是要明白和接受过去香港与欧美的关系、与西方社会的联系、在西方社会的形象,今时今日已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全球变局、中美关系、中国崛起)而出现根本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会因为港府少用一点国安法、包容多点“软对抗”而有所改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个原则,是我们在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统一战线的过程中,绝对要坚守的。

“香港的故事可以说是这样一个故事:对危机从不松懈,在无奈中尽力而为”。在大变局下要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我们是时候重塑自身的“国际视野”,好好反思香港的“国际性”,好好认识“国际社会”,好好发掘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角色、作用和功能。

(作者是香港新范式基金会副研究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