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香港放宽限制方向正确 复常路线图更重要
来源:香港明报社评
在各方千呼万唤下,香港政府终于宣布放宽机场入境旅客的检疫限制,特首李家超昨日宣布,从下周一(26日)起,海外及台湾来港由机场入境人士的检疫安排,将由目前的“3+4”改为“0+3”,即取消酒店检疫,改为3日家居医学监察;同时取消来港旅客上机前的核酸检测,改为由快速检测取代;抵港后在机场毋须等待核酸检验结果,便可自行离开,亦毋须搭乘指定交通工具;并容许未完成接种疫苗的香港居民登机回港,但回港后要按现行程序以取得疫苗通行证。
由于香港近期疫情渐趋平稳,上述放宽措施,虽然回应了社会各界近期的强烈呼吁,但亦属意料中事,只有“0+3”的安排较之前预测的“0+7”略为宽松,与社会盼望的“0+0”及彻底复常仍有距离。香港的复常步伐已经落后于人,且复常之路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配套需时安排,所以,政府应尽快公布复常路线图,让社会各界乃至国际可以有清晰的确定性。
内外通关不抵触 对外竞争已落后
疫情两年多来,香港经济以及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极为严峻的“冰封”时期。香港的复常进度仍落后于周边地区,虽然此次放宽措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但商家和市民亦对下一步的进一步放宽充满期待。如果说,房屋问题是对政府效能的长期考验的话,此次通关复常,则是新一届特区政府决断及执行能力的首场压力测试。
政府强调防疫政策不会“躺平”,与内地与国际通关并不抵触,与世界联通要循序渐进,不希望“走回头路”。事实上,将机场入境检疫限制放宽到“3+4”之后,输入个案在确诊总数中所占比例反有所降低,香港的确诊数已从高峰时的逾万宗,回落到5000多宗,公立医院压力缓解,医管局表示,有望逐步恢复公立医院约八成非紧急服务。在在显示,香港的放宽入境检疫措施,是有科学根据的。昨日在宣布机场入境检疫措施放宽的同时,政府亦将“来港易”和“回港易”扩大到内地所有地区及澳门,且不设限额,显示了港府对内外通关同时争取的诚意。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近日表示,特区政府对香港防疫政策的调整是“无可厚非”,亦毋须“去过度的解读”,代表了中央对香港复常举措的肯定。
现在的问题是,香港的复常进度,正面临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日本、韩国、台湾近期纷纷宣布开放通关措施,幅度和力度都较香港大,新加坡更是摆明车马,争夺商机。到目前为止,今年已有至少6个大型展览从香港转移到亚洲区其他城市,包括水果、海鲜、美容、皮革、红酒及珠宝,长此以往,势必动摇香港作为“亚洲会展之都”的地位,不仅影响物流、酒店、零售、饮食等行业,更令近年来斥巨资兴建的大型基建,如机场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桥、西九高铁站、启德邮轮码头,都出现水静鹅飞、门庭冷落的景象,令人扼腕。
所以说,复常之路不能歎慢板,也拖不起。与周边地区相比,现有的放宽措施远远不够。田径总会原定11月举行的香港马拉松赛事“流产”,最终经与政府磋商,决定明年2月举行。希望同样在11月举行的金融高峰论坛及国际七人榄球赛,不要再出现这样的险情,这两项盛事,被视为香港复常的重头戏,不可再有错失。所以,政府如果不能在11月以前进一步放宽检疫措施,像多数人嚮往的“0+0”般,至少应该尽快交代复常的“路线图”。
复常再出发工程 政府主导勿再拖
路线图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可以让市民和国际上对香港的未来有明确期待,还因为复常是香港再出发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朝发夕至,更不可一蹴即就。国际旅客和商人不会单纯因为香港毋须检疫隔离就蜂拥而至,事前需做大量配套准备工作,也须有前瞻性新思维,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竞争环境和新业态。因此,复常必须由政府主导,以政策措施带动,社会各行各业配合,才可以重塑和强化香港原有的竞争力,问题是,政府真的有所准备吗?
就以本报日前报道的国泰航空公司大量机师流失为例,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三季国泰机师人数较2019年12月减少900多名,减幅约27%,其中较有经验的机师长流失逾四成。即使现时增加招聘,短期内亦很难弥补如此大的空缺,国泰承认,重建航班运力需要一定时间。航空业如此,其他行业如旅游业、会展业亦有同样情形,“冰封”两年多,“解冻”亦需时。特首李家超都同意,香港需要立刻行动“抢人才”,但正如专家所指,若香港的防疫政策摇摆不定,或未来前景不清晰,就不能为外来人才提供信心。所以,政府若真如承诺般“循序渐进”,而非因循不进,现在就应尽快公布复常的路线图,这不仅是香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亦是未来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