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其:如果在唐山“被红码”
见任见智
中国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尚未平息,相邻的河南又出现外地储户“被红码”风波,在线上线下掀起热议,同时也让社会对个人信息数据的搜集与处理感到忧虑。
毫无疑问,疫情发生后,健康码及全球类似的系统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莫大的贡献。参与的个体为了整个社会做出了牺牲,让渡了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的部分掌控权,让疫情防控系统更加精准。
疫情伊始时,健康码迅速的诞生与应用,成为当时为数不多能带来一丝希望的好消息。虽然当时也有部分关于个人隐私的担忧,但随着健康码系统不断进化完善,嵌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没有出现任何滥用事件,相关担忧也逐渐淡去。
不过信任永远是脆弱和经不起考验的。此次事件毫无疑问是对此前围绕着防疫,个体与政府之间通过健康码建立的信任的一次不小冲击。在当前无码寸步难行的环境下,健康码被赋予了防疫之外更多的能力。
不少评论指出,所有把健康码用于防疫以外的行为,不仅是公然破坏防疫共识和现行防疫政策,而且已经涉嫌违反了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
对于中国大陆以外的看客来说,健康码就是全国统一性质的系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全国统一共享的只有背后的数据,各地其实有各自的健康码系统,形成了中央负责统一数据,各地自行研发的局面。
一般来说,健康码由各地政府主导开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数据部门只是转码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转码权限仍在行政部门。同时,行政部门是有调取数据及修改权限的,比如赋码出错时,可以提供个人信息来进行人工核对修改。显然,在地方上的整套系统中,行政部门掌握着至关重要的环节——修改健康码权限。
与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相比,河南地方政府在“被红码”事件上的反应慢了许多拍,也进一步加深了舆论场上的质疑情绪与不信任。虽然“升级版”的河南健康码系统已于6月14日上线,不过截至16日,对于造成这次“被红码”事件的原因,依然缺少一个权威、官方的说法。
相比之下,唐山打人事件发生后,虽然警方也被诟病是在舆论压力下才抓人,但至少在过程中及时通报,并且迅速将嫌犯逮捕归案。这一方面有助于安抚高涨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彰显了重视民情的态度,有助于维护官方与民众之间的信任。
当前的解释自然不是承认是出于防疫之外的考量,才将那些从未到过高风险地区的储户健康码变红,但将问题简单归咎于人为或系统失误,不仅缺乏说服力,同时也小看了社会的关注度与民众智商。
哲学爱好者常喜欢提到的“奥卡姆剃刀”原理认为,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么应该挑选其中假定最少的;柯南·道尔也借福尔摩斯之口说过,在排除所有可能的情况后,余下的无论多么难以置信,必定是事实。放在当下,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后,剩下最直接的解释,通常也是最接近真相,但同时也最令事件中部分角色难以接受的。
推行健康码的初衷是好的,是当前防疫框架中最基本也最不可替代的一环。但如果这个系统被滥用,破坏的不仅仅是防疫大局,还有脆弱的信任。
(作者是本地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