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严孟达:匹夫看预算案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19 07:55
严孟达:匹夫看预算案

漫步

“财政情况紧张”之下,该奖励的还必须奖励,该扶持的更必须扶持,该打气的仍必须打气,今后的形势再凶险,也应该比三年疫情好。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们最关心的国家大事莫非年度预算案。但是,凡夫俗子的我们看预算案,只是看到一些跟我们切身有关的数据。政府给多少糖果,派了多少红包,是最抓人眼球的亮点。

毫无“热闹”的预算案,不只是令人郁闷,更叫人忧虑。尽管糖果、红包是财长声明的重点,接下来也许还会像以往一样,看到各政府部门在媒体上打广告,让好消息传达民间各个角落。

想成家立业的年轻人关心政府能否帮他们更快地“拿到”心仪的“负担得起”的组屋,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说:“政府借这次的预算案先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包括最近讨论的住屋问题。”40岁以下有孩子的家庭首次买组屋,有额外的抽签机会,购买转售组屋可获高达3万元的“额外公积金购屋津贴”。这次政府作出不小的表示。

住屋问题之所以“燃眉烧须”,就因它跟人口问题有直接关系。国人要多生育,住屋是基本的需求。

有意生养孩子的年轻夫妇,还要看政府能给多少甜头;生养孩子本来是个人的事,曾几何时变成政府的事?8000元到1万2000元的固定扣税金额,额外3000元的新生婴儿花红,以及父亲的有薪陪产假增多两周。催婚、催生,政府义不容辞,比人家的父母还紧张。

政府不怕年轻夫妇借生养讨赏,就怕他们不来领赏。这方面的开支,最不可预估。领赏者若能超出预算,是天大喜事,是预算案外的更大收获。

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要想改变不想生育的夫妻的想法,不是一次“热热闹闹”的预算案就可以达到的目的。

今天的国际大气候充满不确定性,令人不安,要鼓励人口增长,就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方位应对的层次。

在巩固社会契约的大框架下,政府不能顾此失彼,对低收入阶层和长者也必须有针对性的援助和照顾。老人护理基金的5亿元以及保健基金的15亿元两项填补、社区关怀基金3亿元的填补以应付高通胀等等的开销,显示社会开支重点已倾向贫老人士。这是老龄化社会使然,而且这方面的开支逐渐增加,已经成为无法挽回的趋势。

因此,提高人口生育率,缓和老龄化的冲击,方是长远之计。

2月15日《联合早报》第6版全版《看数据读懂预算案》,给我们一个清楚的概念,政府的钱花在哪里,但是这些钱又从哪里来,却难以看出端倪。照理政府必须“量入为出”,且看花钱的几大块:

抗通胀缓冲击:30亿元加强定心与援助配套。

拓经济扶员工:全国生产力基金填补40亿元、加强新加坡企业国际化计划增拨10亿元等。

建立坚韧国家:社区乐龄基金填补10亿元等。

这些花大钱的地方动辄以数十亿元计,赚钱的来源又如何?

再看加强税务结构这一项之下,豪华汽车税收估计每年增加2亿元;住宅和非住宅买方印花税调高,估计每年带来额外5亿元的收入。

总有些人以为政府“左手出,右手进“,给买组屋者和鼓励生育的支持,以及其他种种社会开支的增加,可以从豪华车和房地产税的增加得到弥补。数据显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落差很大。

所以,单纯以“加减乘除”来看表面数据,就只能“见树不见林”。2023财年预估赤字为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即使在疫情最艰难时刻,政府的信心也还是很坚定。国人的乐观进取,基于国人对政府的信心。财长在总结声明时所强调的“新加坡精神”,核心就在于“信心”两个字。“民无信不立”,预算案必须以建立人民信心为终极目标。

匹夫民妇,只看繁杂的数据中个人能得到多少好处,至于政府如何生财有道,“钱好像一直用不完”,须要部长和理财专家帮人们作深度解读。

预算案里的门道,就看政府每年交出的理财成绩单,告诉我们每年经济增长多少,给国库增加了多少财富。

在财长发表年度预算案声明的同一天,李显龙总理在脸书上发布贴文说,新加坡已从冠病疫情中强劲恢复,经济也回弹至疫情前水平,2023年将取得增长。但他指出,经济增长料有所放缓,新加坡的财政情况紧张,同时面对通胀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财政情况紧张”之下,该奖励的还必须奖励,该扶持的更必须扶持,该打气的仍必须打气,今后的形势再凶险,也应该比三年疫情好。

然而,现在小贩中心一碗面一碗饭要吃得饱得花六七元渐成常态,眼前的通胀已引发民怨,各种补助和援助的定心配套能否起到“定心”效果,有待观察。

政府将继续加强“永久性消费税补助券计划”,用意良善,但这反而可能助长日常生活费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逐利忘义是物质社会的特征,预算案之外应设更多安全机制,慎防政府补助变成跟生活费赛跑的恶性游戏。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