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郭永秀:华乐应该交响化吗?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06 07:55

文化视角

2022年11月19日在大会堂音乐厅聆听了《叶聪20》音乐会,这是新加坡华乐团为庆祝叶聪执棒20年的音乐会。这个音乐会让我深深感觉到:华乐的交响化绝对没有问题,因为它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

对于目前华乐的发展,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文化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跟随时代变迁而慢慢演进,成为适合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华乐需要不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也不要忘记保留它传统中优良的部分,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同时也学习其他音乐的优点。

有些人还搞不清交响化是什么,就一味反对华乐的交响化。其实华乐在舞台上的出现只是几十年光景,早期的华乐是民间一些自娱式的小合奏,既没有和声,也没有在舞台上表演的传统。后来的大合奏完全是模仿西洋交响乐建立起来的。可以想象,开始阶段由于乐器的简陋以及每一种乐器强烈的个性,造成音响上许多问题,经过几十年来华乐工作者不断改良,现在虽然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但音响比起以前已经好多了。

华乐应该交响化吗?这个问题跟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华乐应该奏流行音乐吗”“华乐应该演变成大型的民族乐团吗”一样,总有许多人反对。

先说第一个问题:华乐应该演奏流行音乐吗?当时有些人持强烈反对态度,认为华乐演奏流行曲无疑是对它的一种损害,更严重一点,是一种侮辱。时至今天,这种反对声浪早已消失无踪。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而华乐器在不同领域里也能发挥出它的特色。举例:叶蒨文唱的《潇洒走一回》若没有了前面的二胡引子,必然大为失色;周杰伦的《菊花台》,中间伴奏部分若少了古筝,也必然大为逊色,这首曲的结尾还加了少数民族乐器巴乌呢!

既然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小提琴、吉他都能演奏流行乐,为什么华乐器就不能呢?一种乐器,若能演奏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那就表示它的功能强,适合各个种族演奏不同的地方音乐。也只有如此,华乐器才能走出华人的范畴,成为世界性的乐器。这不是所有华乐工作者希望看到的吗?过度保守只会对发展中的华乐造成损害。

第二个问题:“华乐应该演变成大型的民族乐团吗?”那是上世纪一些思想保守的华乐工作者所提出的。他们认为华乐是一种民间自娱式的演奏方式,不应该模仿西洋音乐,搞得那么大型,在音乐厅中演奏。尤有甚者,有些人还认为古琴、洞箫和笙才是真正的中国乐器,其他如二胡、琵琶、笛子……都是来自国外,不是真正的华乐器。华乐自有自己的演奏方式,不应跟在西乐后面。这种论调在今天听来,不禁使人哑然失笑,根本不值得讨论。

时间就是一切的证明。上述两个问题在那个年代,听来好像有点道理,也有一些追随者。在今天看来却是幼稚和极端的保守。同样的,今天有一些人认为华乐不应该走交响化道路,似乎也有一定的追随者。若干年后必然也会变成一个可笑的课题。

华乐应该交响化吗?在正式讨论这个课题前,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其他三个古国的文化都消失在历史烟尘中,唯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见中华文化的坚韧和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强调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包容性强。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文化能吸收别的文化而最后演变成自己丰富文化组成的一部分,甚至还将它同化。清朝时女真人(满族人)统治中国,最后却完全被汉化,连自己文字的存在都变得岌岌可危;中国的五四运动原为西化运动,最后仍然衍生出自己的新文化。中华文化就是有这样的能耐,不怕模仿别人,模仿以后就会改进、演变,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像今日我们所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西式的。但你能说身着西式服装的我们,不是华族吗?

另一个明显例子:当年西方流行乐和爵士乐“入侵”中国以后,在中国音乐界引起极大的震撼。特别是民歌方面,有人在民歌中加入爵士鼓,把民歌流行化,引起音乐界争论。但这是一个无法阻挡的现象,慢慢人们也习惯在民歌中加入许多现代的元素如加强节奏、加入爵士鼓、使民歌流行化……民歌的确是中国一个宝藏。但宝藏归宝藏,若不能引起现代人兴趣也等于零。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最后形成所谓的“新民歌”。也因为有新民歌的形成,传统民歌才得以继续流传。当然还有一些民歌慢慢被人遗忘了,重新将这些民歌呈献给爱乐者,也是我们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至少,有了新民歌,民歌仍然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我想说的是:中华文化不管受到什么外来影响,最后总是能够将它同化,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不只是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也走过同样的路。例如新诗的现代化,也是如此。

华乐的发展,的确一开始就模仿西洋管弦乐团的组织而形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西洋音乐多了一组弹拨乐,还有具特色的打击乐。此外华乐器的种类特别多。例如在西乐团里的弦乐基本上只有四种,华乐团里就多了,除了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外,还有板胡(高音、中音、次中音……)、提胡、二弦、椰胡、京胡、墜胡……不胜枚举。说到华乐中的打击乐器,那可比西洋打击乐器多得多了。

而其实真正的中国传统乐器主要有洞箫、笙(以前叫竽)、古琴和古筝。其他如笛子、二胡、琵琶等,也都是传自西域的乐器;扬琴本叫洋琴,据知是从中亚的亚述、波斯传入的民族乐器;至于中阮,说是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所传,所以以其命名。其实现代的阮与古时候阮咸所弹奏的乐器相差甚大。对我来说,不管是高阮、小阮、中阮或大阮,它们活脱脱是现代人根据西洋乐器发声原理所制造出来的新乐器,不是原来阮咸用的那种。

这些外来或新制造的乐器,如今已成了华乐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假如一味排除外来影响,现代华乐团也就组不成了。不过从乐器的进化,可以证明我的一个论点:中华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糅合力和包容特性,能把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糅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有容乃大,这正是中华文化能够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缘由。

从以上例子来看,“华乐应该交响化吗?”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答案。假如西洋音乐能够,华乐为什么不能?不过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华乐与西乐在乐器的构造、音色、音量、演奏方式、音律、乐队编制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能完全模仿西洋乐队,必须加以改良,创造出自己的特色。第二,交响化只是华乐发展途径之一,不是唯一。在尝试交响化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华乐还有其他许多可行之道。例如:深入了解和发掘民间音乐,特别是一些濒临绝种的乐种;一些地方性的音乐如民歌、江南丝竹、少数民族音乐;地方戏曲如京剧、越剧、潮剧、南音、粤剧……总之,华乐仍然是一种有待发展、发掘和尝试创新的音乐。

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一切可能,除了从传统音乐中吸取营养以外,其他如以华乐演奏西洋音乐、现代音乐、新世纪音乐、爵士乐、流行乐……都应该尝试。总之,要使华乐和西洋音乐一样,成为一种什么都能演奏的音乐,让华乐有更大的呼吸空间,让不同形式百花齐放,这样华乐才有可能国际化,成为全世界人民在演奏和聆听西乐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作者为诗人音乐家

这个问题跟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华乐应该奏流行音乐吗”“华乐应该演变成大型的民族乐团吗”一样,总有许多人反对。我想说的是:中华文化不管受到什么外来影响,最后总是能够将它同化,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不只是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也走过同样的路。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