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锐:中立观点应该大声说出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04 07:55

陈锐

读到《联合早报》前总编辑林任君1月14日言论版的文章《左右夹攻 泰然自若——虎年岁末“被选边”的<联合早报>》,谈及《联合早报》在中美博弈中躺枪,有人批评其“亲中国”,也有人指责其“反中国”,我不仅心中哑然:原来《联合早报》也面临这般左右为难的境地。对于经常撰写时事评论的笔者来说,这种处境与我心有戚戚然,因为我们的评论文章时常会面临同样处境。

作为在大学里教授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我的职责是告诉学生如何去报道和传播这个世界的信息,针对热点事件敢于发声,是我一直鼓励学生去做的。但遗憾的是,独立的声音似乎在舆论界越来越少,人们总是被迫选边站,在越来越严重的对立中,特别是社交媒体冲击下,情绪化的极端言论有越来越大的市场,而无明显立场的温和中立声音越来越弱。

撰写评论文章投稿报刊,是我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这样可以让我在教学和实践中找到平衡,不至于完全脱离专业实践。最近一年,因为访学原因,我一直待在南洋理工大学,这期间也在《联合早报》上发表了几篇评论。这些文章的写作初衷,除了个人习惯外,就是有时候心里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喜也好悲也罢,只是个人真情实感的抒发,下笔时根本考虑不到左右之争。评论中难免会有批评之处,但我认为,批评不代表反中国,夸赞也不代表亲中国,这里没有政治考量,完全是就事论事。

即便如此,文章发出来之后,也有些朋友劝我要小心谨慎、不要乱说话,可能他们觉得我说的观点有些过分;另一些朋友则会向我表达感谢,因为我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所以我知道,同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看来,解读出来的信息是不同的,这是基于读者固有知识经验之上的个人理解。对作者而言,文章只是我个人想法的公开表达,写作之时从未考虑过要选边站的问题。

此外,作为向《联合早报》投稿并且有几篇文章发表的撰稿人,我对《联合早报》所谓“立场”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的文章被《联合早报》发表,绝不是因为立场,因为持同样立场的文章,其实也有被编辑毙稿无法见报的。

所以《联合早报》选文不是从立场出发,而是从文章本身出发,也就是林任君所言,秉持专业的原则和客观的态度,即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在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里,研究者发现,如果周围所有人的观点都与我们不同,哪怕他们的观点再荒谬,也会对我们形成压力,导致我们不愿意或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时若围观者中哪怕只有一个人,所发表的观点与我们想法一致,就会形成支持力量,让我们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言论公开的价值。所以我想,即便在这个舆论越来越极端化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两边都不讨好,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独立判断,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正因如此,《联合早报》上不带立场倾向的中立声音才更具有价值。最近几年,不管是国际政治还是舆论场,极端化越来越明显,中立声音越来越沉默,这不应该是常态,也不是一种健康的舆论生态,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中立的声音,不忌惮于左右夹攻,能够更大声说出来。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现在南洋理工大学

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访学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