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港府要遏阻疫情出现最坏情况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15 09:19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第五波疫情高位横行,中大医学院数学模型推算,每日证实感染人数,5月底才有望回落到约千人水平,估计此波疫情最终可能有接近500万人染疫,约7000至9000名患者死亡,意味疫下亡魂比目前水平还要再翻一番。流行病学模型,建基于一系列前提假设,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最终会否成真,则跟防疫控疫工作息息相关,官方需要采取强而有力措施,干预疫情发展轨迹,市民也不应该抱有染疫宿命难改的想法,甚至误以为“现在主动染疫更佳”。政府调度医疗资源提升诊治能力,各类抗疫物资亦陆续到位,当下香港抗疫工作,最大问题仍是人手,政府必须想办法。

控疫救命事在人为

专家意见切忌曲解

根据卫生署数字,第五波疫情累计至今,已有超过73万人感染,逾4200患者丧生。比起本月初单日逾5万人感染的数字,疫情几何级数上升势头似见停止,惟未必人人都有呈报阳性快测结果,实际感染人数料比官方数字高出一截;就算此波疫情真的已经见顶,亦不代表一定迅速回落。过去数天,新增感染个案一直维持在二三万宗,诚如卫生防护中心所言,现在是高位横行,何时回到4位数字,仍是未知之数。

疫情肆虐人流大减,中大医学院的数学模型推算,过去14日,市民“出行指数”约为45,差不多降至历史低位。按照过去4波疫情,有关指数跌至40至50,疫情便会回落,然而此波疫情病毒扩散之广,亦是前所未见,倘若公众掉以轻心,失去保持社交距离耐性,不排除疫情有反弹的可能。根据中大医学院的数学模型,第五波疫情虽已见顶,但感染数字未来两至三周将维持于高位,估计5月底至6月初,单日感染人数才能回落到约千人,若要降至约百人,更要等到6月底至7月初,全港实际感染人数累计将达到450万至500万,意即约三分之二口染疫,死亡人数更可能多至9000。

流行病学模型推算,乃是根据病毒传播情况,以及一系列前提假设而得出,官民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影响疫情走向与结局,不应以宿命态度看待模型。上月初,港大医学院根据当时数据推算,假如既有社交措施不变,疫情高峰期将于3月中至月底出现,一日近3万人感染;未几研究人员发现社交措施遏疫力度不足,旋即调整模型,警告若不实施类似封城措施,疫情高峰将于3月初至月中出现,累计死亡人数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会否禁足14天、能否急增牀位和及时广泛使用冠病特效药等,少则3700人死,多则超过5000人。现在回看,有关评估依然低估了疫情,惟这不一定是模型有问题,而是官方控疫及诊治工作处理差,导致死亡人数比推算为高。

这次中大的疫情模型推算,惨烈程度比港大的更甚,各方必须阻止最坏情况发生。政府需要采取强力措施,减少重症死亡,社会上下亦要齐心作战,不能对疫情抱有不切实际想法。有饮食业代表称,港大之前一项针对第三及第四波疫情的研究,显示晚市禁堂食等措施,对降低病毒繁殖率无影响,云云,要求放宽食肆经营限制。港大医学院长梁卓伟急忙澄清,第三第四波疫情的病毒株,传播力远不及现时的Omicron,将研究结果用来分析现状并不恰当。第五波疫情规模之大,跟之前两波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无论港大还是中大专家所作的评估,均认为严厉社交限制需要维持一段时间,业界要以大局为重。

另外,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日前提到,科学文献指出感染冠病者,抗体等于至少打了一针,自然感染得来的免疫力,比接种疫苗更好。有关说法旨在说明,已打两针的感染者康复后毋须再接种,绝不能曲解为“主动染疫是好事”。Omicron不是普通流感,未打针感染,体弱者有死亡风险;就算打齐针,感染者检测回阴后,也可能有“长冠病”症状,持续气喘咳嗽长时间。欧美一些民众将冠病当成流感,搞所谓“水痘派对”,以为主动染疫更好,最后恨错难返。为了合理化个人取态,曲解专家意见、引喻失义看待研究,可以相当危险。

流行病学模型,旨在推算疫情可能走势,政府的工作,则是要尽力干预疫情自然发展轨迹。香港疫情沦陷,现阶段要先聚焦减少感染、重症及死亡。内地助港抗疫,各式支援物资陆续到位,特区政府向外采购的口服冠病特效药也分批运港,政府可以集中医疗资料拯救病患,可是“三减”要奏效,除了有硬件、有物资,更要有人手。

抗疫物资陆续到位

人手问题急待解决

全港数以十万市民染疫居家隔离,政府居安抗疫热线每日收到超过1万宗求助,唯有大量增加人手,才能增加热线;政府向居家隔离者派发医疗物资,受限于人手不足,同样无法于全球18区全速推进,官方应尽快跟本地大型非政府组织及制服团体商量,看看有没有方法动员更多人参与派发物资,至于医疗人员及护理长者人手,则要多靠内地支援。中大流行病学模型推算,本港单日新增感染个案,或要等到7月初,才能回落到约百人水平,香港不能守株待兔,就这样乾等多月,政府必须看准时机,当感染及死亡个案皆见显著回落、隔离设施有力应付时,就要落实全民强检,加快结束疫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