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经济面临减速的风险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当全球注目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动荡不止的国际金融与经贸时,中国大陆两会已经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中报告,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订在5.5%,这不仅低于去年的6%,也是32年来经济成长目标最低的一次。
然而不少国际机构都认为,在房地产低迷拖累下,今年中国大陆GDP能达到5%已经不错,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台湾经贸互动紧密,今年大陆经济明显减速与政府力图振作的努力,值得我们关注。
今年中国经济减速有两关键,一个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浮上台面,恒大集团倒债风波所触发的房地产危机;另外是冠病清零政策下,严格管制与封城措施所带来的内需市场冲击。
清零政策所带来的冲击,因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反应快,就算最严厉的封城,影响时间短范围也有限,对经济影响应该有限。不过房地产低迷所带来的影响,就相当严峻。房地产的关联产业相当多,除了销售的服务业、提供建材的制造业也会受波及。日本的三菱UFJ银行评估,如果中国大陆的不动产市场规模缩小一成,会造成GDP成长负2.2%的影响。
此外,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相当依赖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售给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到五成。此土地出让金收入过去都是两位数以上成长,去年因为房地产不景气,房产企业竞标国有地的意愿低落,成长率落到4%以下。
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让大陆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去年中国陆续传出地方公务员减薪,降幅最高达25%;更严重者如黑龙江省鹤岗市陷入破产,只能财政重整。地方财政恶化与公务员收入减少,不仅影响地方政府推动公共建设能力,也打击消费能力。
更结构性的问题在于,因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少子高龄化社会来临,地方政府相关收入日渐萎缩。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在292个地级市中,过去十年间有将近一半的133市,人口由增加转为减少。这些人口减少的地级市,通常土地财政收入也不理想,要在今年配合政府政策,冲出5%以上的经济成长率,恐怕难度相当高。
近来国际投资银行如高盛,或者世界银行与IMF的评估,2022年中国的GDP成长率只能勉强达5%,加上目前俄乌战争引发能源、农产品与商品价格全面上涨,通膨压力将压低全球商品购买,以及中国国内需求。考虑到战争所触动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今年的GDP成长目标不是很乐观。
然而全国人大还是喊出5.5%的高标准,中国政府今年到底要打什么肌肉增强剂来冲经济。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原则下,今年的大陆房地产部门难有大反弹,公共投资与建设可能成为重要的领军火车头。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重点之一的积极财政政策,就可以嗅出这样的经济政策趋势。
可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银弹要从哪里来?房地产不景气已经严重压缩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可能的财政来源,也许类似去年不少龙头企业响应中国政府共同富裕政策,大笔捐出企业盈余的方式。
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底远东企业集团,因各种原因被一口气罚款4.74亿元人民币(约新台币20亿元)。在今年中国人大设定,比世银与IMF预估还要高标准的GDP成长率目标下,以及依赖公共建设来拼经济却可能银弹不足的地方政府困境中,今年台商在大陆营运要更加小心,不仅可能出现各种查税、环保罚款,也要有配合共同富裕政策的心理准备,在大陆营运小心方能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