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柔佛州选举反映马国政治困局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15 08:28
社论:柔佛州选举反映马国政治困局

2022年3月15日

被视为马来西亚政治风向标的柔佛州选,以巫统和国阵狂胜落幕;然而,马国政局动荡,恐怕并不会因此告终,短期内反而可能加剧。尽管柔佛州选有其地方特殊性,但仍不失为观察马国全国政治的重要窗口。国阵夺回超过三分之二的柔佛州议席,仿佛让2018年国阵丧失联邦政权以来的政治发展,又回到了原点。马国种族政治的成色并没有根本改变。

巫统和国阵的胜选,并非是选民回心转意,而主要是中间选民心灰意冷的结果。跟此前马六甲州选近66%的投票率相比,此次柔佛州选投票率还不到55%。虽然数十万在新加坡工作的选民,由于冠病管理措施所造成的不便而没有回乡投票,但他们也没有利用邮寄选票;加上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的新措施首次实行,并没能鼓励年轻首投族参与,选民普遍的政治冷漠可见一斑。

以希盟为主的在野阵营,自2018年短期执政表现不佳,后又因内斗连绵而分裂下野,至今内部还没能整合,令当初寄望他们改革马国政治的选民大失所望。希盟各党在柔佛州选近乎单打独斗,加上不少分裂出来的新政党纷纷投入,导致大多选区均出现多角战,严重瓜分反对国阵的选票。除了民行党靠华人选票,在竞逐的14席中赢取了10席,其他在野政党的表现都乏善可陈,一些甚至全军覆没。

在野阵营失败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续集不断的老人政治。96岁的前首相马哈迪所领导的斗士党在州选完败,74岁的前副首相安华所领导的公正党仅得一席,表明两人已经丧失政治影响力。但由于他们长期垄断政坛,剥夺了在野阵营后起之秀出头的机会,因此在选前匆忙成军的新政党,都无法有出色表现。在野阵营的分裂以及从政梯队青黄不接,是马国政治回归国阵-巫统主导模式的主要原因。

但是,国阵虽然接连赢得州选,内部的压力,特别在巫统党内却一再累积。希盟政府垮台后的一连串政治交易,导致目前巫统出现了官职派和官司派分庭抗礼的尴尬局面。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名义上代表巫统执政,却必须靠跟在野阵营的协议维系政府,抵御党内官司派同志的逼宫。此次柔佛州选胜利后,到场的依斯迈竟然没有受邀发言,反映了掌握巫统党权的官司派对他的敌意。柔佛州选胜利或让官司派乘胜追击,要求依斯迈提早解散国会举行全国大选,让掌握候选人提名权的官司派全面把持政权。

巫统内斗在柔佛州选后或趋于白热化,是下来马国政局的主要看点。这是因为州选显示马来选票重新归队国阵,不但巫统在56个州议席独赢33席,国阵成员党马华也赢得四席,印度国大党赢得三席。由巫统分裂出来的马来人反对党如土团党、斗士党,乃至伊斯兰党以及由希盟新秀成立的新政党,纷纷铩羽而归。希盟2018年执政时所标榜的政治多元化,在保守的马来人种族政治面前终究不堪一击。当年希盟胜选是众多有利因素聚合的结果,但这昙花一现的因缘恐难复制。

保守马来选票回流,使得马国政治一夕回到国阵主导的格局,但政治能否稳定还须取决于几个前提条件,最关键的莫过于巫统党争的结果。马哈迪和安华等失势所出现的政治真空,短期内相信不易填补,在野阵营也无法改变马来选票走向的大趋势。因此,当下最大的变数无疑是谁主巫统,而决定这一结果的具体指标,自然是全国大选何时举行——拖得越久,就表明巫统内部还摆不平,国阵就难以真正执政,马国政局也就走不出当下纷扰的困局。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