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俊刚:别让中美争斗分化了我们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1-12-29 08:37
吴俊刚:别让中美争斗分化了我们

中美竞争恶斗,加上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时刻都会对舆论和社会产生分裂作用。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时事专家,或是每天都能遍读各种真实的信息。

上周六(25日),前资深外交官和前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在《海峡时报》发表的专栏文章,谈到了一个目前很值得新加坡人仔细思考的问题,在中美两强恶斗之下,未来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马凯硕的有趣观察,是我们这个同时受到东西文化影响(西方影响尤其大)的城市,现在似乎患上了人格分裂症。一方面是来自西方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和焦虑感,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东方的乐观和积极向上。新加坡人在经济上受到东方乐观情绪的牵引,在心理上却又深受西方悲观情绪的感染,由此产生诸多有待解答的生存问题。这是马凯硕独到的观察,但我们或许应补充说,实际的情况比这复杂得多。

文化和社会风气是两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能左右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我们这个多元种族、语言和文化的开放社会,受到来自四方八面的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吹袭,如果根基不牢,的确很容易东歪西倒,甚或患上人格分裂症。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重视。

就眼前的情况来说,已经有相当明显的迹象,有些人倒向西,有些人倒向东。他们的言论、立场和情绪也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上表现无遗。比较有点名气的人物,面簿贴文总会引来诸多乘机而入或随棍而上的跟贴。唯恐天下不乱的网民实在太多了,总在找机会起哄。情况就如戏台下拥挤嘈杂的观众,说长论短,哗然一片,但往往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传统上,我们的华人群体中有华校生和英校生之别,而且彼此都存在刻板印象。比如笔者的一些出身英校的前同僚,偶尔就会半玩笑式地说你是南大毕业生,是天然左派。事实是华校生未必都是一个样。一些华校生则会把英校生都视为二毛子,英校生当然也未必都是一个样。但刻板印象一形成,根植人心,就很难消除。今天,仍然有好些受英文教育者(也包括非华人)视华校生是亲共、亲华(中国)者,而一些受华文教育者则数落对方为亲美、亲英或是崇洋者。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不同语文教育带来的差异似乎有所淡化,但美国和中国全面恶斗,不幸的又使沉渣泛起。从社交媒体(如面簿和Whatsapp群组)就可见东歪和西倒两个极端。东歪的亲华派每天不懈地在转发各种赞美中国成就的视频,让许多群组成员感到不胜其烦。西倒的亲美派则表现犹如马凯硕所说的某些不安和焦虑,并愈加仇华。

但令人更不安的是,有些仇华者也把焦点从对外转移到对内,怀疑起自己的华族同胞,甚至仇视华文华语和华文报章。我们不是看到了什么“华人特权论”吗?有者也匪夷所思地硬说成是亲中国的报章,把热爱母族(华族)文化的人一竹竿打成亲华或亲共者。尽管他们有的人根本就不懂华文,却对《联合早报》这样的华文报章处理新闻、言论的编辑方针妄加评论。

但新加坡人有这样的两极化反应并不奇怪。长期心理压抑,在社会上也吃了语文大亏的一些老华校生,看到今天华文世界地位的提升,觉得与有荣焉,也是挺自然的事,不必过分解读。而另一个极端的受英文教育者,长期生活在英文的舒适圈里,享受语文的优势,自然产生某种优越感,如今看到西方国家有点没落的景象,也免不了受到马凯硕所说的悲观情绪的感染,并产生逆反心理,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是滋味。

除了上述两个极端,还有一大片混杂的中间地带。也就是说,受中英文教育者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两大块。以笔者个人社交圈里的人来说,受华文教育者和受英文教育者都有,也有不同的种族。

他们当中,受华文教育者,也有对中国很有意见,尤其对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中国网民津津乐道的“霸气”外交十分反感。受英文教育者则有不少在中美恶斗中倾向同情中国。受华文教育者当中,有些是反共的,因此对中国自然没有好感。受英文教育者当中,不少对美国的军事和霸道外交很不以为然,因此反过来同情中国。

两个极端加上多元的中间地带,让情况变得愈加复杂。中美竞争恶斗,加上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时刻都会对舆论和社会产生分裂作用。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时事专家,或是每天都能遍读各种真实的信息。许多人因此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假信息和半真半假信息的干扰,思维混淆。

网络对现代生活影响之大是可怕的。不管是什么信息,什么课题,不分语文,应有尽有,真假难辨。比方说,亲华者一按手机就可以找到数不尽的赞美中国的视频,但反华者同样可以立即找到同样海量的视频。亲美与反美者也是如此。最可怕的是,这类信息的传播,现在已经突破语文的藩篱。你可以上网找到各种亲华和反华,亲美反美的中文信息,也可以轻松找到同样的英文信息。因为,激烈的信息战早已在网络开打了,战场一片混乱,雷区遍布。

在美苏冷战结束后,我们经历几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很不幸的现在又来了美中新冷战。新旧两个冷战有很大的差别。旧冷战是美苏两个阵营,民主和共产阵营的冷战,我们靠哪边,几乎无需思考。新冷战大不相同,美中的经济、供应链、文化影视产品等相互交织,我们夹在美中两大国之间,左右为难。很明显,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意愿一致是不选边站,保持外交上的独立自主。

相信这些国家的民众也多数认同他们的政府所持的立场,但在中美两国文化、舆论、宣传战等拉扯下,民众也难以避免出现一定的分化。

新加坡作为一脚在西一脚在东的独特城市,根本无法完全排除受这些外来因素的拉扯和影响。但我们绝对有必要避免意见、感情、文化、语文、种族等差异,因为大国博弈而恶化,或造成社会的分化。新冷战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寻求最妥善的对策,加强内部团结,防止社会分化。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