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家长教师伙伴关系对孩子更有益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9-30 07:45
社论:家长教师伙伴关系对孩子更有益

教育部长陈振声最近指出,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将教师视为服务提供者。他这番讲话背后,存在一个公开讨论得并不多,却值得高度警惕的趋势,那就是长期以来,新加坡一些家长对待教师的期望与要求趋向无理,造成教师和学校的困扰。虽然这只是一小撮,但如果教育界的生态因少数家长的过分言行,导致好教师都待不下去,再好的教育政策都是白费,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教育制度坍塌。

去年此时,韩国20万名教师在首尔示威,原因便是教师遭受家长学生霸凌的现象长期没有解决,导致六年内竟有百名教师在委屈下自杀。今年8月,中国政府发文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明令要依法惩处对教师的侮辱、诽谤、恶意炒作等言行,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地媒体跟进报道形容,“把戒尺还给老师”。这两个事例都直接与侧面反映出教师面对巨大压力和不受尊重,已经不是一两个国家存在的个别现象。

上网查一下就知道,学生或家长霸凌教师的行为,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往往因为学校或官方希望息事宁人而不能有效处理,也不为人所知。但这样贬低教师的行为,传达给孩子的是错误信息,长期将为社会孕育价值观错乱的年轻一代。

根据陈振声所举的例子,一些家长动辄向媒体投诉,甚至向总理公署告状,或在会见选民时当面向他这位教育部长申诉,乃至有发律师信或向贪污调查局举报的家长。如此不遵循程序越级投诉一个普通教师,试图从上面施压甚至以职业饭碗压迫专业工作者就范的行为,极为恶劣。陈振声公开表明这些家长的行为“不可容忍”,这是明智的。因为若教育部抵不住压力,回应甚至对教师的专业指指点点,长期将打击教育工作者士气,也将带坏风气。即便家长只是向校长投诉,如果校长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不能秉公处理,也会带来不良后果。陈振声指出,一旦少数家长的这类作风逐步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我们的社会就完了。

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重要事业。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心智健全发展同样重要,因此必须认定彼此为伙伴,相互信赖与尊重,不能扯后腿。然而现实是,这个年代,一些年轻家长规避自己的责任,把孩子教育有关的事都视为教师和学校的责任,无疑也是错误价值观。另有家长把自己视为客户,视教师为提供教育服务的供应商,把教育视为自己付钱采购来满足孩子需求的商品。在这种错误认知下,有些背景为高级专业人士的家长,以傲慢言行对待教师,不懂得尊重教育专业,如果学校对此过于退却,既打击教师士气,更会严重误导孩子的伦理观与责任感。

学校对体罚越来越慎重,是为了保护孩童的身心健康,也是时代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很多,心灵却更脆弱,如果家庭不配合学校的教育方式,甚至纵容孩子经常向教师索取听写单,或在测验和考试后要求教师放水加分等等,都可能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扰。如果孩子沉溺网络影响学习,家长不理会却对教师施压,势必造成恶性的互动。如果家长们将子女何时交作业、是否记得带学习用品等都要求教师直接与家长沟通,无异于剥夺了孩子学习自立的机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

教育部在2019年首次推出学校—家庭伙伴指导原则,明确规定教师与家长互动的界限,今年更新了指导原则,包括无须提供个人手机号码给家长、工作时间以外不必回复家长询问等等;教育部也首次推出针对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合作协议,强调家长与学校人员沟通应保持礼貌。这些举措都能为教师争取个人空间和尊重,无疑是正确方向。陈振声也在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宣布一系列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安排,对于很多身心疲惫的第一线教师来说,这都有助于他们改善教学,稳定教师离职率,让教育经验有效累积。此举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促使家长让孩子从小学习自立、且能明白和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责任。

教育工作在现代社会所受的尊重不如以往,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家长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对教师有各种意见,“尊师重道”成了奢望。但家长若能在家中塑造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甚至建立榜样,能让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也更能帮助孩子进步。非洲谚语说:抚养一个孩子须举全村之力。可见教育是要协力合作的,特别是教师与家长,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果。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