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集举国之力实现科技自强 一些工厂却陷入僧多粥少、供过于求窘境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7-12 11:10
来源:彭博社
潘建锋在白板绘制图表时,笔在白板上吱吱作响。他先画了一条黑线,代表消费猛增,然后画了一条蓝线,断断续续走高,最终超过了黑线。
他解释说,这条线就是供应。
潘建锋在中国制造重镇管理一家中型铜加工厂,中国倡导高科技供应链之际,他和其他人在付出代价后学到一个道理:需求不代表一切。
潘建锋在位于义乌工业区附近的工厂说道,过去两年的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公司都会涌入一个还在增长的行业。到了某个时候,就会有一个大筛子,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2017年成立浙江花园新能源时,潘建锋的目标是抓住电动车电池和电子电路对超薄铜箔的巨大需求。他的判断正确,消费激增。花园新能源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等中国巨头供货。
问题在于,许多其他公司也有同样的想法,先前政府看上以助重塑经济并主导未来产业的其他行业也走过一样的路。
这种困境在绿色能源制造业中显而易见。光伏电池板生产商陷入了供应过剩危机,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并被迫展开残酷的汰弱留强。在电池方面,中国的产能已足以满足全球的所有需求,甚至还超过。
供过于求使得像花园新能源这样的公司既得想方设法善用北京方面关注的焦点,但在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之际,也得避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古老概念,“新质生产力”稍作微调,在实践中,需利用国家之力来加速从核技术到电动汽车产量等方方面面,目的是帮助推动技术进步、生产力提升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下周在北京举行的三中全会上,可能会重新提及这个语汇。
从理论上讲,铜应该受益良多。高盛表示,今年和明年中国对铜的“绿色”需求将增加10%以上,其他领域几乎没有增长。
但花园新能源的经验清楚地表明,经济失衡的后果是深远的,即使对那些处于或接近发展前沿的也是如此。
浏览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