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楚芬:无私的母爱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25 09:10
陈楚芬:无私的母爱

母亲在22岁时面临人生第一个重要的抉择。她虽没机会受教育,却凭着自己的主见和向往,为自己人生的下一个篇章做出决定。

她果断地婉拒了二姐夫提出迎娶她为二姨太的要求,放弃做为小本生意人二姨太较为舒适的物质享受,毅然争取自己主宰的人生。母亲在几年后嫁给父亲,再接着成为四个孩子的妈妈。父亲长时间在外讨生活,母亲则一心一意投入照顾家庭与孩子,彷佛以如此无私的奉献,来补偿她自小被剥夺的母爱。

母亲由她的外婆带大。她对自己爸爸的印象模糊,只从家人口中听说爸爸在她出生不久便因病去世。她却清楚记得在日本占领时期,妈妈也被病魔带走。那时的母亲才八岁。就这样,抚养五个年幼外孙女的重担,落在她外婆身上。母亲眼中的外婆永远是声色俱厉、不苟言笑的。我想母亲多少继承了她外婆管教孩子的专制。

当母亲的二姐通过媒妁之言,嫁给一名售卖椰子扫帚的小商人后,母亲和另外两名姐姐,便成为制作椰子扫帚的工人。她们每天工作,换取栖身之所、一天三餐以及每年大年初一的休息日。

拒绝二姐夫的那一天开始,母亲顿然失去住所和工作。宛如断了线的风筝,母亲在寄宿经济拮据的大姐夫妇和好朋友的住所之间徘徊。不久后,她机缘巧合地结识了在码头当苦力的小伙子。这位刻苦耐劳的穷光蛋就是我父亲。之后,他俩便在看大戏和几出林黛的电影中建立起感情。

1961年的某一天,这对务实的情侣觉得是时候住在一起了。那样,便可省却一笔屋租。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华人只举行传统结婚仪式,注册结婚并不普遍。可父亲听闻《妇女宪章》刚通过并正式立法,于是便带母亲去注册结婚。《妇女宪章》确立一夫一妻婚姻制、对几年前差点成为二姨太的母亲而言特别有意义。

这对患难夫妻在60年代因种族暴乱引起的社会动荡中,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在几年后考到德士驾照,他们拮据的生活也渐渐地开始改善。

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母亲决定再拼多一个儿子,凑成两个“好”字。就在政府极力号召“两个就够了”的大环境下,她喜获第二个儿子。有了两男两女为重心,母亲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全心全意地投入养育孩子。

对孩子教育有主见

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虽只有小六的教育程度,怎么都算比没上过学的妈妈受多些教育。即便如此,母亲会在重要关头给予意见。又或许她没机会受教育,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偶尔还会坚持己见。她不希望孩子面对她所遭遇的贫穷与自卑。

1970年代初,随着新加坡的工业化,英语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工作语言。母亲也从街坊邻居中听说受英文教育较容易找到工作。当时,老大已经在华文源流的小学上课。轮到为老二报名上小学时,她费尽唇舌说服父亲让老二报读英文源流。父亲在母亲和现实的压力下妥协,之后的老三和老四都陆续成为英校生。

当老大以特优的成绩中四毕业时,有位老亲戚劝父亲别浪费时间和金钱,让女孩子家继续大专课程。幸好母亲及时介入,四处请教老师和几位受较高教育的邻居,最终老大如愿以偿,不但继续升学还获得奖学金并完成大学教育,也间接促使弟妹都以大学为学习目标。

母亲非常在乎事情的公平与否,特别是关乎孩子的事宜。有一回她听说孩子因为小事情被一名老师拉耳朵,赏耳光,立马冲到学校与老师理论。即便她只能以她唯一会说的福建话责问老师,而老师则坚持以英语回应。又另一回,她听说正处叛逆期的孩子,和附近一群抽烟飙车的流氓混在一起。她没等开晚班德士的父亲回来,凌晨时分自个儿在组屋区四处寻找这帮人的踪迹。孩子终究被她找到,还顺便把小流氓头领骂个狗血淋头。她后来承认其实面对那班流氓,心里还挺害怕的。

母亲就在折腾家务与孩子的忙碌中过了几十载。她无微不至照顾家庭和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无知的她把子宫瘤的症状,归咎于那年代普遍不被讨论的更年期。终于忍到无法下床的地步,她仍坚持不入院,只因为担心孩子的三餐没人照应。母亲那一回住院是那么多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休养。

再过20多年后,折磨了她几十年的背痛又再次逼她停下脚步。因为不想麻烦孩子从工作中抽空带她去看诊,她虽感觉疼痛加剧却默默承受,直到病情恶化到她没办法走路。最后孩子们说服她在75岁的高龄,毅然接受椎间盘突出手术。经过这番折腾,母亲终于接受现实,开始放手,注意照顾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欣然接受我们的宠爱。以往总是拒绝和孩子到餐馆用餐的母亲,如今还蛮期盼每个星期天三代同堂的聚餐。

今日的母亲已过杖朝之年,看似安于现状,但随着孩子都各自成家立业,四个姐姐和一群老朋友都先离她而去,她虽有父亲相伴,却不时还会感叹老来寂寞。只是偶尔抬头看着墙上的全家福,她心里还是庆幸当年的她,为尊严和人生自由做出正确的决定。

和许多其他同代人一样,母亲一生劳劳碌碌,为家庭和孩子无私地付出。他们默默地承受各种身心的包袱。他们的执着甚至于忽视自身的需要,也尽量不向外寻求帮助。

回顾我自己身为人母的经历,没有贫困和文盲为绊脚,的确容易许多。但另一方面,现今社会面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的冲击,为我们身为父母的这一代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社区支援,以及对在职妈妈兼顾家庭的困难有更多意识。

妈妈们的一生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总是无私地付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学习除了照顾家庭孩子的同时,认真爱惜自己。在必要时,懂得休息或寻求帮助,也不要忘记给自己空间,才能在为人父母的路途中,享受其中的大小乐趣。

作者是特许会计师和两个女儿的妈妈

原载《海峡时报》,译文由作者提供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