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75年后,北约让世界变得更危险
津巴布韦《星期日邮报》网站4月7日发表马克·布莱克洛克的文章,题为《北约已经让世界成为危险之地》。全文摘编如下:
4月4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75周年,这个组织之所以存续到现在,其优势之一就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它不再是创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冷战开始时所设想的那个北约,即对抗苏联的堡垒。
这是一个新北约。
意欲扮演“世界警察”
这带来了优先事项和前景的变化。北约正在从一个地区安全联盟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组织,这个全球性组织准备撸起袖子,一头扎进其成员国在其中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冲突,它们想要就此把自己重塑成世界警察。
这还是北约的职责吗?
人们必须认识到,它的干预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北约自己现在认为它的使命与1949年创建北约的《北大西洋公约》初衷截然不同。
正如公约本身的序言所承认的那样,北约成立源于成员国“捍卫民众的自由、共同传统和文明的决心,以民主、个人自由和法治原则为基础”。最重要的是,序言还说,“它们希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与福祉”。
集体防御和共同安全被认为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因此,公约第5条宣布,对一个缔约国的攻击应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所有缔约国可以被要求帮助该缔约国自卫。
这一原则使北约在青壮年期显得如此强大,但现在却使它在进入成熟期后变得如此危险。与这一原则形成对比的是北约自身对其在2024年的世界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本质上,北约不仅帮助保卫成员国的领土,而且还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将其价值观投射到更远的地方,预防和管理危机,稳定冲突后局势,并支持重建。”
这把北约的宗旨从一个单纯的安全联盟转变为一个意图将自己的世界观投射到远超其边界的地方——这是一个政治目标,而非军事目标——的联盟。它还在按照它或成员国的意愿扩大这个组织的地理覆盖范围。这个欧洲-大西洋集团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北约,并有成为北约帝国的野心。
北约热衷于谈论在其边界外的接触为的是确保“内部稳定”。这似乎是一个相当有问题的学说——从它有时可能行之有效、有时可能把事情完全搞砸的意义上来说。
看一看,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在历史上首次被援引之后发生了什么。其他18个公约签署国都承诺支持美国的应对行动,即入侵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那里打了20年仗,然后撤军。这一行动的后果仍在世界各地被感受到,并将在几代人时间里被继续感受到。
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北约让世界变得更加危险,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因为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关键作用之一是“危机管理”。
第5条还意味着,北约受到华盛顿臭名昭著的外交政策冒险活动变化无常的影响。这些冒险活动往往涉及美国的军事行动,其中许多行动对美国和其他任何参与方都造成了不良后果。这一点在东亚尤为明显。北约在东亚增加接触显然是为了对抗中国。
很难看出这种笨拙模仿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做法能达到什么目标,尤其是对欧洲而言。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它只会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该地区已经有太多的爆发点。
北约称它不打算把成员国范围扩大到东亚、在那里寻求新的条约签署国,但它已经开始了在东亚建立“伙伴关系”的政策。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作为嘉宾出席了去年7月在立陶宛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告诉他“没有哪个伙伴比日本更亲密”。由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表示在东京开设所谓的北约“联络处”将是“巨大的错误”,该计划被搁置。
随着冷战在欧洲结束,有人预言北约将走向终结,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北约的确如此,因为今天的北约在精神气质、形式和作用上都与1949年的北约相去甚远。尽管75周年纪念推翻了有关北约终结的预言,存续至今的北约与早期的北约不可同日而语。
人们常说,北约在冷战中的成功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与苏联的紧张关系从未升级为真正的战争。但那是过去的事了。遗憾的是,如今似乎不那么确定75岁改头换面的北约还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做出同样的夸耀。(编译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