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李玉林:“梅西事件”照出了什么?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2-16 07:46
李玉林:“梅西事件”照出了什么?

阿根廷球星梅西在香港进行的商业赛中没有上场,引发众怒。本人在事件发生之初,就认为这件事情梅西可能有错,但并不涉及是否尊重球迷等重大问题,只是主办方和香港方面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转嫁矛盾而已。没想到,事情后来的发展完全出乎我预料,竟然演变成一场针对梅西个人的网暴,梅西在中国的形象一落千丈,俨然从一代球王沦为万众唾弃的负面人物。“梅西事件”作为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目前中国舆论场的诸多问题。

首要就是,中国社会的宽容度正变得越来越低。回到事件发生之初,梅西只是没踢一场比赛而已,如何就成了愧对中国人民的罪人?在这过程中,香港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论,一开始确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那时候,事件还仅仅停留在是否尊重球迷的层面。然而,离开香港之后,梅西却在东京的比赛中,替补登场30分钟,而且有不错的发挥。不少人挖出他怠慢香港主办方及香港球迷的各种表现,说他在香港时连笑都不愿意笑,在东京却喜笑颜开——这些现在很多都已证实是断章取义的假消息。

很多人把事件上升到梅西瞧不起中国,有人还猜测他行为背后的政治目的,即与西方一道针对香港。原本足球场上的一个小问题,经不断上纲上线,竟成了关系到国格的大问题。

近年来,中国与西方的对立关系加剧。小小梅西竟敢蔑视中国国威?自然要让他颜面扫地。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丑化梅西,甚至侮辱、谩骂才是政治正确。慨然与他一刀两断,成了众多球迷的“壮烈”选择。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现状,打着政治正确幌子的人比比皆是,连爱国也成为一门生意,专门用来给他人贴标签、扣帽子。一些持极端思想的人塑造和影响着主流舆论,导致许多问题泛政治化,整个社会都不再宽容。

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大学教授,他们都感慨,现如今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其他什么也不敢说了,因为学生动辄就会揪住只言片语来举报他们。号称开放的大学校园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宽容度可想而知。

其次,舆论一旦被点燃,就有骑虎难下的风险,想要挽回也变得很难。香港方面当初也许只想要梅西一个说法,并不想把此事上升到这种程度。然而,舆论几经发酵,真假消息混合,每个人都在不停被误导。大批网络黑子和自媒体账号也嗅到良机,为了流量迎合舆论出征梅西。负面舆论像滚雪球一样,不断产生新的负面内容。当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官方层面也只能配合风向,一同针对梅西。原定3月份阿根廷队的比赛接连取消,就连足球节目的片头也删除了梅西形象。至此,即使现在发现将梅西批过了头,也再难收场。

对我这样一个普通球迷来说,这一幕真是滑稽荒唐之极。我不是梅西粉,但看他的相关比赛也有近20年,他是什么样的人,不该只以最近发生的事情来评判。更何况,即使是这件事,有多少是事实?有多少人在乎事实?

最后要说,中国舆论场太缺乏制衡力量。球迷动辄情绪化处理,自媒体添油加醋。传统媒体人这时又在干什么?当大批网军上演围剿大戏,逼着各个体育媒体大V(编者按:有大群粉丝的微博用户)表态时,大多数人只是选择随波逐流,或者往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为梅西发声者寥寥无几。像《体坛周报》主编骆明这样,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媒体人,也同样遭到网暴,甚至有人还要将他举报到《法国足球》杂志,要取消他的评委资格。许多传统媒体人,一方面被自媒体挤压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传声筒当惯了,只会见风使舵。媒体价值和独立意识消失殆尽,令人无比叹息。

即使梅西有错,错不至此。可以批评一个人的言行,但不要轻易质疑他的动机,他的动机只有他知道,别人只能臆测。打倒一个人很简单,群起而攻之,痛打落水狗,这些招数看似痛快淋漓,却可能贻害无穷。社会越进步,越应该是宽容的、多元的。从这角度来看,50多年前那个混乱年代遗留下来的问题,还在继续发生作用,尽管对于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早已一无所知。

作者是山东记者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