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为从政道德标准凝聚新共识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8-04 07:45
社论:为从政道德标准凝聚新共识

就近期几起人民行动党议员和部长犯错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作为行动党秘书长的李显龙总理日前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重申行动党坚持廉政反贪,维护公众信心的立场。随后发言的主管公共服务的教育部长陈振声指出,确保现有制度顺利运行,离不开好规则、好人和好制度三大关键。从政者犯法的处理方式相对直接简单,毕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从政者道德操守上的犯错,则因为社会规范式微,标准言人人殊,更须要社会凝聚新共识。

由于国会最大在野党工人党也发生类似事件,议员同样请辞,为国人提供一个难得的超越党派立场的宝贵机会,来客观理性探讨对从政者的道德要求。法律仅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不犯法的行为不代表就不是错误。但是,道德对错在传统社会规范越来越无力,多元主义对于道德的判断标准不易定于一尊的当下,如何确定行为的是非对错,甚至是否应该对从政者提出高于常人的要求,都会引发激烈的对立意见。正因为如此,社会恐怕更有必要善用这一机会,思考如何培养维护良好的政治文化。

作为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西方自由主义强调基于个人主体性的选择权,拒绝无条件接受未被检验的传统思想和做法。从积极面说,这有助于人的个性解放,摆脱一些传统陋习对于人性的桎梏,使得社会更灵活而富有创造力。从消极意义说,这也瓦解了立足于共同价值观的传统社会稳定,而且人的欲望随着社会规范的松动而得以肆意伸张,甚至无所节制。这进一步模糊了社会的集体道德判断标准,让人们在一些操守问题上无所适从。

例如当下热议的婚外情。尽管人们本能上意识到这个行为不对,但因为长期习惯了尊重个人选择这一价值观,所以无法斩钉截铁地做出是非判断。个人选择虽然值得尊重,可是如果于此引申为道德的主观化,误以为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欲望改变道德尺度,就容易造成客观的社会道德标准集体沦丧。这么做的更大危险在于,当客观道德标准因为可以随心所欲而变得模糊,社会在必须做出判断时,往往会沦为被立场和情绪所左右,难以寻得共识来说服对方。

朝野政党开除涉及婚外情的本党议员,并非仅代表本地社会的保守程度,更是反映主事者本能的道德直觉。虽然在论述上没有直接指出行为的错误,只是用“不恰当”等一笔带过,社会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反省为何不犯法的婚外情不被接受。理由或在于对婚姻的理解——虽然离婚现象已然司空见惯,甚至被女性主义视为社会进步的象征,夫妻至死不渝的誓言,代表了超越自恋和对伴侣的尊重,以及为下一代营造健康成长环境所必须付出的牺牲。一个不为下一代考虑的社会,必然是没有未来的。

再一个问题是对从政者的个人操守,是否应该采取更高的标准?从政者也是人,这么做是否意味着双重标准?在某种意义上,不容从政者发生婚外情,其实就应该是社会的普遍标准。无论对第三者的感情如何真挚,婚外情就是对曾誓言从一而终的婚姻伴侣的不忠。在另一种意义上,正因为他们的判断会影响社会更多的人,用更高标准要求从政者并不为过。《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认为,从政者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得家庭不和,就不能奢望他们能治理好国家。

自由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的普世价值,表明它有积极正面之处,特别是对于人性不足的认知和体谅。人无完人,从政者同样要面对常人所面对的生活诱惑。一如陈振声所指出,公开透明的规则,有效监督的制度,是非分明的公职人员,都是清明政治的保障。同样关键的是,社会要有明确的道德判断标准,以及对于犯错者的宽容。如此才能在对错面前不至于进退失据,在纠错之后能继续勇往直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