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汉钧:科技让人打寒颤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1-29 07:55
吴汉钧:科技让人打寒颤

国际漫游

除了担心裁员,科技产业甚至各行各业员工接下来还要担心人工智能对劳动队伍的冲击。

2023年伊始,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美国科技企业大佬相继宣布裁员。谷歌母公司Alphabet裁1万2000人,微软1万人,亚马逊1万8000人。在这之前,脸书母公司Meta去年11月已裁1万1000多人,被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收购的推特去年11月裁3700人;马斯克为收购推特而忽略的特斯拉,去年6月裁6000人。

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公司如硅谷支付服务商Stripe、拼车公司Lyft、互联网零售商Shopify、在线影视平台网飞等也裁员,甚至其他行业也削减人手,包括制造业、金融业、媒体业、食品业等。

科技产业增长的两大动力是投资者不断烧钱和新兴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冠病大流行所实施的封锁政策,给一些网络平台带来巨大商机,例如网购、网络支付、送餐送货、远程办公、线上直播等,这是伴随疫情的突发市场转变。疫情期间,通过手机就可以在全球购物的体验,真正普及各个年龄层与群体。科技企业一时间需要大量系统工程师、程序员、网安工程师等来构建平台和提供服务,科技产业迎来招聘高潮。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转折点。虽然俄乌战争只是东欧的区域事件,但其实是世界两个核武大国的代理战。俄罗斯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输出国之一,欧美对它的制裁,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带动通货膨胀飙升。各国央行以升高利率应对通胀,导致经济前景黯淡,尤其是欧美国家。

经济不好,人们自然紧缩腰带。从去年到今年初的整个冬季,欧洲各地接连爆发示威活动,抗议政府应对失策,导致许多低收入群体暖和了身子却要饿肚子。

疫情期间兴起的消费市场很快冷却,在疫情期间大量招聘的科企只好拿员工开刀了。

当然,世界经济原本就有起有落,科技企业在这个时候祭出裁员大刀,是其他因素恰好一起发力的结果。

多年来,科技不断发展,市场出现许多初创企业,有的已壮大成为今天的市场大佬,例如亚马逊、Meta、Alphabet等。它们成为新的风险投资主力,集团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人员开发新技术。这些新科技有的成功,有的烧钱多年还做不出产品,例如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如今经济前景黯淡,这些科技企业大佬面对股东压力,首先必须砍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开发团队和初创子公司。

市场饱和使科技企业的收入增长放缓,无法继续挥金如土,必须审视运作成本,裁员是最直接的成本控制措施。例如美国的在线影视市场趋于饱和,行业领头羊网飞在2022年的订户增长大幅放缓。网飞去年已裁员450人,预计接下来还会削减对于影视节目制作的投资。看来,像《鱿鱼游戏》这类优质节目可能会越来越少。

很多年前朋友L加入网络团购平台,领的高薪让身边的我们艳羡不已。L不无担忧地说,网络团购平台属于风险极高的初创企业,公司要出高薪方能抢到人才,但如果公司做不出成绩,投资者失去信心,员工就要随时卷包袱了。

简言之,加入初创企业领高薪,或者在招聘潮加入这些科技公司,要有随时可能被公司请出门的心理准备。

除了担心裁员,科技产业甚至各行各业员工接下来还要担心人工智能对劳动队伍的冲击。从阿尔法围棋(AlphaGo)击败顶尖职业棋手李世石,到苹果公司的Siri,再到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DALL-E和ChatGPT、图像处理器龙头英伟达的NVIDIA Canvas,一再凸显人工智能的日新月异。

DALL-E能够通过文字生成图像,NVIDIA Canvas让你随意挥手就可以创作美术作品。ChatGPT除了可以与人交谈,还可以创作诗和小说。

科技资讯网CNET日前发布了数十篇人工智能撰写的特别报道,震惊传媒界。虽然这些文章有各种不同的错误,但假以时日,人工智能应该可以取代记者,至少可以写一些无须增值的文告新闻。

美国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人类的未来》一书中预测,人类殖民其他星球的最好方式,是发明具备人工智能的全自动化建筑机械人,将它们派到遥远的星球施工,人类再逐步搬迁到已建设好的星球居住。

可以想象,如果真的出现人工智能建筑机械人,地球的城市景观会很不一样,除了有更多高楼大厦,可能也会有失业大军无所事事。到时即使有时间搞艺术创作,恐怕也会被人工智能艺术家比下去。

(作者是《联合早报》国际组副主任 nghk@sph.com.sg)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