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达:中国疫情防控出现不同信号
伟达
近日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如乌鲁木齐、上海、北京、广州等,发生了一系列与防控疫情有关的事故、抗议及随后出现的政策调整。从总的趋势看来,是“清零”政策已难以为继,疫苗效力和普及范围有待大幅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将大力加速向正常化方向恢复。
官方舆论最近为了给社会增加抗疫信心,宣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但冠病病毒与冬天和气候基本无关。事实证明,冠病病毒与20年前在中国出现的沙斯(SARS,也称非典)病毒截然不同,即不会随着气候变暖而消失。
自冠病病毒从2020年初暴发以来,全球疫情趋势主要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疫情暴发到2020年底冠病疫苗开始问世;第二阶段是2020年底到2021年底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第三阶段是从2021年底至今。可以看出大概是一年一个发展周期。
关于中国的冠病疫情演变和应对特点,笔者以为可以用“两个时间混淆,一个不达标,两大出乎意料”加以概括总结。
两个时间混淆。首先是把临时防控措施搞成了永久性的手段。在疫情突然袭来时,临时做出一些严厉的封城和管控可以理解,也是行之有效的。但这样硬性极端措施不可持续。永久性防控措施必须是更加科学、合理、有机和多元,不可再是生硬机械的“一刀切”和封闭管控。
再就是把疫苗前阶段与疫苗后阶段混为一谈。在没有疫苗以前,更多采取一些严格的物理手段防疫也算别无选择,但疫苗问世以后,譬如主要西方国家都开始更加正常开放,这个趋势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也没有改变。出现变异株,就靠打加强针(追加剂),但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的步伐不可阻挡。
中国在自己研发的疫苗问世后,却没有变得更加正常开放,尽管中国方面一直坚称国产疫苗高度有效,但在2021年11月,总部设在瑞士的非营利机构“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曾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五种不同疫苗中,中国疫苗的有效性位居倒数第一。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疫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比较复杂,其他近邻大国如印度,也是使用与英国合作开发的疫苗,而非纯粹依靠进口疫苗。但问题关键不在于进口、合资还是国产,而是所研发生产或引进的疫苗是否能有效防疫?疫苗如果不太管用,事情就谬之千里了。
两大出乎意料更是令中国的防疫形势陷入后来的困境。首先,事实证明冠病病毒顽固异常,变异迭出,不像当年的沙斯病毒,随天气变暖气温升高就自然消失。中国因为有2003年应对沙斯病毒的经历和经验,于是当冠病病毒来袭,防疫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前景预期,都明显带着应对沙斯的烙印。当事实反复证明冠病完全不同于沙斯时,从政府到医疗部门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迟迟不能推出应对冠病病毒的新思维新举措。
第二个出乎意料可能更加残酷,但又是客观现实,即战胜冠病病毒的唯一有效选择就是广泛施打疫苗,并达成集体免疫,与病毒长期共存,但为此却要付出相应的沉重代价。譬如,美国有近1亿人感染,100万人间接或直接因冠病致命;印度则有约450万人染疫,约50万人因此致命。但在这些国家,病毒肆虐的曲线,随着时间推移,明显与疫苗施打的普遍性成反比,即现代科学和人的健康抵抗力,逐步令病毒发作走低和居于下风。
中国目前的困局是,在疫情暴发的前18个月,依靠严格的物理隔离封控措施,没有出现疫情大规模暴发和人员死亡众多的情况。世界其他国家在开始普遍施打疫苗,并客观形成集体免疫的局面后,尽管稍后有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时反弹,总体疫情开始呈强弩之末态势。但奥密克戎反倒对中国社会造成愈来愈大的困扰和麻烦,一方面因为疫苗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因为生硬的“清零”政策愈发难以持续,造成在经济、生产、社会、心理、教育、保健、安全等各方面的次生灾害都更加频发。
也就是说,疫情暴发三年来,当世界范围的疫情曲线随时间推移,呈总体平缓下降的时候,中国的疫情曲线则是先期平缓而目前却逆流反弹,因为没有发生过集体免疫,病毒可以趁虚而入。
不错,奥密克戎变异株总的来看,是传播力更强,但致死率减弱。如果在有效疫苗的帮助下,疫情应该可控,目前正在进行的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世界各国球迷快乐相聚就是一个最好例证。此前,在特定条件下,中国社会和政府对“集体免疫”概念都不是很可以接受,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继续清零。但长期清零所造成的系列次生灾害,也达到失控边缘。此三重关键问题的叠加,一度形成对中国社会甚至政治的严峻挑战。
目前西方公共卫生专家对中国的建议,是应该抓紧在疫苗质量、效果和普及上下大功夫。有了较好的疫苗并普及施打,就有早日实现集体免疫的信心和底气,因为有效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冠病的重症率和致死率,并允许对所谓无症状感染者忽略不计,也就可以走出机械的清零封控,尽快恢复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对冠病病毒的认知上,应尽快摆脱沙斯经验所带来的误区。即没有一个病毒是可以被人为彻底清零消灭的,如果能出现那种“天灭沙斯”的情况,自然再好不过。但如果病毒异常顽固,就只能与之共存。注意,共存不是指被病毒压倒,而是要尽量战而胜之,就像人类应对其他病毒如天花、结核、流感等等一样。
有了正确的认知,就可以得出应对病毒的正确思路,即要优化解决而非清零。所谓优化解决,就是把病毒控制在基本不影响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程度,不必追求极端清零,因为物极必反,最后结果反而得不偿失。有效的疫苗,科学的防疫,合法的举措,都应最后表现在对人民的尊重和敬畏。
疫情清零政策或许已到尾声,深刻的教训是重大公共政策的决断和实施必须民主化、科学化,有社会透明和舆论监督。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起码要求。处理问题要善于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从善如流。民意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
研究和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