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张家绮:努力为种族和谐出一分力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5-02 07:55

思维空间

种族和谐的课题对于新加坡人来说至关重要。可是很多新加坡华人对这个课题并不特别热衷。根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与亚洲新闻台不久前发布的一项针对种族关系的调查,华族受访者与少数种族受访者往往对种族关系中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看法,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差距。

在社会和谐的认知上,新加坡华人对比其他种族的受访者持有更乐观的看法。他们也比较不觉得多数种族在社会上拥有特权或优势。因此,毫无意外,华族受访者是对新加坡现状最满意的一群。更准确地说,较年长的华族受访者是最安于现状的一群。

问卷调查的最后问道:“你认为新加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不再存有种族歧视,新加坡社会能真正实现信约中所描述的‘不分种族、言语或宗教’?”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非常乐观地说我们已经做到了。华族受访者最为乐观:35.1%选择了这个答案,比马来族(33.8%)和印度族(27.8%)受访者更多。若再对比年龄层,华族受访者之间的差距最大。51岁以下的受访者中,少于三成觉得新加坡社会已经是不分种族、言语、宗教。但是,51岁及以上的受访者则有多过四成这么认为。

去年,种族和谐与种族歧视的话题因为一系列事件,获得高度讨论。根据问卷调查,58.6%的华族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谈论种族和种族主义已经感到厌倦,年纪越长,占的比率越高:55.7%的36岁到50岁受访者,62.3%的51岁到65岁受访者,和71.7%的65岁以上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对此类话题感到厌倦。相对而言,过半的年轻华族受访者(21岁到35岁)支持更多的公开对话。

也许,对老一辈国人来说,种族课题可能过于敏感,所以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讨论。但是,65岁以上的华族受访者当中,有过半(56.2%)表示他们不在乎种族课题,因此没有被多起与种族有关的媒体报道影响了处理种族关系的方式。这个比率比其他种族、同年龄层的年长者来得高。

笔者对这个调查结果并不感到意外。身为多数族群,华人在新加坡确实占了人数上的优势。相较于其他种族,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会说同样语言,有相同习俗的国人。因此,华族公民可能比较少遇到因为种族差异导致的歧视或不便情况。没有切身体验,就很难有深刻的感触。

对比其他族群的受访者,新加坡华人很显然偏好自己的族群。大约九成华人受访者能够接受新加坡华人成为自己的姻亲、租户、公司代理,但少过六成能够接受新加坡的其他族群担任同样角色。另外,大概七成以上能够接受其他种族作为老板、同事、下属或作为新加坡的总统或总理。总的来说,华族受访者对其他族群的接受度没有其他种族受访者对华族的接受度来得高。

数据也显示,新加坡各族群对于华族在各个领域的接受度,都比其他种族高。尽管接受度只是个人想法,也并没有触犯任何法规,当社会上都普遍有相同想法时,就会演变成约定俗成的惯例。而这些惯例如果涉及偏待任何族群,就会产生某个族群的优势与其他族群的劣势。很多时候,所谓的“优势”并不源于政策或机构,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感受。

在没有条约或法律约束时,人们才会展露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以上问卷完全没有提到个人能力或人品,但受访者已经可以有所抉择。难道,种族差异大于新加坡一直奉行的任人唯贤政策?

因此,作为多数种族,新加坡华人更该反思,我们为什么还会对某些种族有所偏好。尽管生活在一个多元种族国家,从小看惯社会上有不同的脸孔和肤色,我们是不是还是没办法真正在生活中做到“不分种族”四个字?有些人说,很多有关多元种族相处的想法都是来自国外,新加坡人不应该完全接纳。我们更应该针对本地的特有情况来进行分析。一些人认为“多数群体优势”的说法把华人推向风口浪尖,甚至可能造成华人遭到仇视。可是数据显示新加坡华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确实享有一定优势,而不是虚构或少见的轶事。社会风气已形成,该做的只有面对和探讨如何改善。

当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改变大体制度或社会风向。可是,作为多数群体的一分子,毕竟还是比其他族群更少受到不公平对待。因此,不应该因为自己个人的情况良好而忽视社会上一些应该改善的事情。反而,我们在很多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改善情况。

那身为多数族群的我们能够如何为多元种族的社会尽一分力呢?六成的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受访者认为,对少数族群最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在少数族群受到歧视时,多数族群可以表示同理心。另外,过半的少数种族受访者也表示,在种族主义事件发生后为少数族群发声,能够帮助少数族群。

由此可见,多数族群的声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举动能够直接让社会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异族同胞带有偏见。公开反对这类行为也能够向广大社会释放信息,让人们了解,哪一些行为应归类为种族歧视,并且遭受谴责。

此外,公开对话也至关重要。对那些有幸没有自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人来说,只有聆听别人的故事、持续的关注,和理性的对话,才能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各方面的视角和立场。

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里,公平的政策让政府在对待人民的时候一碗水端平,但更重要的往往是社会上对不同族群的认知和不带仇视的眼光。毕竟,人与人之间贵在相处。冷冰冰的政策没有办法捂热人心,但是带有温暖的人情味却能够做到。

张家绮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