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首脑会晤反映美国战略关切
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美国时间1月21日举行线上会晤。这是拜登继就任总统一周年记者会后的另一重大外交举措。他在记者会上关于乌克兰危机的失言,引发了各界反弹,担心对俄罗斯发出错误信号,增加战争爆发的风险。美日线上会晤对于中国的强硬表态,因而被视为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警告北京别误判形势,利用乌克兰危机在台海有所冒进的作用明显。美国对乌克兰和台湾的差别待遇,也由此展露无遗。
白宫发布的新闻稿称,两国领袖公开表示“决心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欲改变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现状的企图,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及和平解决台海课题的重要性;两人对中国在新疆和香港的行为表达共同关切”。拜登也赞赏日本与澳大利亚于1月6日签订的《互惠准入协定》,形容协定有利于促进美日澳三方军事合作。《互惠准入协定》打破法律障碍,允许日澳双方的军队为训练及其他目的进入对方国家,带有准军事同盟意味。
拜登在1月19日的记者会上说,如果俄罗斯仅对乌克兰展开“小规模入侵”,美国的反应会比“全面入侵”来得轻。这一表述立即引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激烈抗议。拜登在次日改口,表示俄罗斯军队一旦侵犯乌克兰国境并导致军民伤亡,美国会让莫斯科付出惨重代价。
但是,由于拜登早前已经公开宣示,不会派兵协防乌克兰,俄罗斯入侵的代价,因而顶多是美欧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有分析因此指出,拜登的失言恐怕会鼓励俄罗斯总统普京放手一搏。
然而更大的风险在于,俄乌战争存在扩大化的风险。美国自1960年代冷战高峰时期,便制定了所谓的“两场战争战略”,要求美军能够同时在世界不同战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随着反恐战争等新安全形势变化,这一战略在21世纪逐渐不再被提及。如今,美国或又面临同时在欧洲和东亚应对两场军事冲突的风险。中国大陆近期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不断加大,所以乌克兰局势如果失控,有可能在台海产生联动效应。
在这一大背景下,1月21日美日首脑会晤对中国的强硬表态,便非无的放矢。白宫关于会晤的新闻稿一再强调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还提及美日韩军事同盟、美英澳三方同盟以及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等地缘政治安排,对维持印太和平稳定的作用。由美国主导的这一系列安全机制,针对中国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如果对比美国和西欧大国应对乌克兰及台湾危机的不同反应,更不难看出它们对中国可能寻求武力统一台湾的重视程度。
尽管西方情报机构一致认为,俄罗斯挥兵入侵乌克兰的概率与日俱增,西方决策层的反应却并不一致。美国虽然增加对乌克兰的攻击性武器供应,但不派兵介入的立场不变。英国和德国也公开表示不会派兵协防。但是,英国去年底却派遣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千里迢迢来南中国海参加跟美日澳等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项庄舞剑之意甚明。就连对海外军事行动一贯敏感的德国,也在去年底派遣巴伐利亚号巡防舰到南中国海参加联合军演。然而台海局势固然有变,却不及乌克兰那么迫在眉睫。
这似乎表明台湾之于西方世界的意义,远非同属欧洲的乌克兰所能比拟,也显示西方世界对中国威胁的评估远高于俄罗斯。
台湾作为全球芯片之都,地位和重要性无可质疑;其遏制中国大陆东进太平洋的第一岛链战略位置,同样属必争之地。美国在乌克兰危机升温之际,在东亚仍然动作频频,反映的不仅是对两地危机程度的判断,更是何者尤其威胁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