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祥:中国经济还在爬坡赶路
大陆政府即将召开20届三中全会,在权力定于一尊、路线不容妄议的情况下,如何突破经济困局,应是最关键也最受瞩目的议题。各方都在关注大陆政府还有什么拯救经济的锦囊妙计。
中国经济低迷情况尚未云消雾散。上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受劳动节长假牵引而有增长,基础建设投资发力,高端制造投资持续增加,出口比预期好。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投资仍较低迷,民众消费信心犹不坚实,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不振,地方基建投资成长率偏低。这样的成绩算不上好,尤其政府已经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加持措施,但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
基建投资确有成长,累计年增6.7%,主要受电力、铁路、航空及水利投资拉动。清洁电力、铁路、航空和水利投资,1月至5月累计较去年同期分别达32.9%、21.6%、20.1%和18.5%。高技术产业生产、投资也持续增高。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增1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1月至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增11.5%,快于全部投资7.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成长10.4%和14.3%。出口意外年增7.6%,较4月大幅回升6.1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主要市场去库存进入尾声,补库存动力较强;另一方面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增强了,汽车、船舶等依托完整产业链与技术优势,出口成长较快。
然而,中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没有根本改善。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消费与民间投资信心不振,预期仍偏低落,无论是房地产、民众消费、企业投资和地方基础建设,没有一项在暗黑的隧道中看见出口处的亮光。房地产销售、投资仍跌跌不休,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当月分别为负20.7%及负26.4%;房地产投资当月年比为负11%,这个火车头产业还是惨兮兮。
最关键的民间消费也只是阳光瞬现即消,5月仍低于疫情前的8%,居民消费不振源自于消费信心与意愿不足,也受能力制约。即使应是热烘烘的汽车销售市场,5月汽车零售额年减4.4%,如果不是新能源车销量高增,以及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汽车销售总量下滑将更可怕。
民间消费信心不足,导致消费模式与结构改变。例如,居民减少购屋购车、商品消费更以性价比为最高考量,增加旅游、表演等即时满足的服务,但即使出行热情高涨,旅游支出未同等增长,旅游购物普遍减少。民众提前还贷的热潮并未推落,也限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由于既有房贷利率偏高、理财收益下降,许多居民选择提前还贷,流动资金减少,消费能力随之下降。
民间企业投资意愿也没有恢复。制造业投资累计虽比去年同期增长9.6%,但主要受存量设备更新驱动。除此之外,投资仍是黯然一片,敲锣打鼓的“新三样”投资成长率明显放缓。近年来,新能源车、锂电池、光电产品等产业快速扩张,投资高增;但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供需失衡加剧,因此投资成长放缓。如果民间企业没有认定制造业投资的获利已有改善,企业投资意愿如何会增强?
政府投资可补民间投资不足。然而,地方政府财政困窘,投资能力低落,比如较依赖地方财政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及道路运输业投资低迷,1月至5月累计较去年同期分别为负5.5%及负0.9%。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仍在持续下滑,为提振经济而采行的减税降费,导致财政汲取能力下降,制约了地方政府进行基建投资的意愿和能力。虽然中央发行了特别国债,但下拨进度偏慢,尚未产生提振投资能力的效果。
开年以来,经济低迷下行的趋势没有明显扭转,显示政府运用的调控工具作用不大,现在各方还是寄希望于汇率贬值及利率下调两大法宝,中央政府也用上了,但担心后遗症,所以迄今谨小慎微。虽然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落在荣枯线下,但物价数据显示通货紧缩的状况未见改善,反有加深的讯号,内需也不振如昔,甚至出现“三低”景况:收入低、消费低、物价低,非下猛药不足以解深重与长远之困。不过,让人民币贬值将恶化资金外流情势,降低利率带来的效果利弊互见,两者都不能像飞舞关公刀一样大力挥洒。
5月份的金融数据也极其难看。代表消费者和企业可以立即使用的货币(M1)供应量同比下降4.2%,创下自M1数据发布以来的最大单月同比降幅。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7%,反映M1供应量加上持牌银行的客户储蓄及定期存款大增。M2减M1的增速差扩大至创纪录的11.2%;两者增速差越大,显示人们对经济前景越悲观,越不愿意消费和投资。这正是中国经济目前的一大隐忧,如果长期不能克服,将使经济丧失活力。
问题是大陆政府中央目前的关注焦点与政策重点是增强工业能力,突破西方国家的高科技封锁,并为与美国及盟国的潜在冲突做好准备,而消费并不能带来制造业的驱动型增长。现在经济情势告急,民间无不引颈期盼,希望政府务实面对困绌的现状,在汇率与利率上大幅松手,拿出令市场振奋与增长的催化剂。
作者是台湾中央通讯社前董事长、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