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中国新能源车如何越过“地域政治”雷区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次访华,表面上是讨论经济平衡增长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为美国下一步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光伏和电池等新兴产业制造舆论攻势。这一点,从耶伦离开中国前召开的记者会上的某些论点就不难看出,美国已经在这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据路透社等报道,耶伦4月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对中国疲弱的国内需求和获得政府极大支持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池等新兴产业所出现的过度投资,表达关切。她说:“我们曾看过这样的叙述。10多年前,中国大幅支持生产低于成本的中国钢铁,涌入全球市场,毁灭了世界各地和美国的产业。我已明确表态,拜登总统和我不会再接受当年的实景重现。”
这番话说得再赤裸裸不过。因为,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赛道,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美国竞争的能力,一些方面还能引领世界。对美国来说,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须要找出各种理由来针对,且会利用一切手段拉着盟友一起针对、围剿和制裁。
事实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好不容易走出技术壁垒,刚刚找出一条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路,“地域政治”的雷区又出现了。且美国布下的“地域政治”雷区,是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利用全球供应链体系受到冲击来针对中国企业。
实际上,所谓产能过剩,只是美国单方面“欲加之罪”的说辞,不仅中国不信,其他国家也不信,就连美国自己的媒体也是不信。彭博社日前就发表了一篇分析,对美国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产能过剩提出质疑。报道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美欧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效率不如中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产能过剩”。报道还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如果中国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可能会导致大量停车场挤满未售出的新车。彭博社综合了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与行业协会数据分析指出,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并不高,无法得出“产能过剩”的结论。
要知道,彭博社是以发布中国的负面消息、负面评论,帮助美国政府唱赞歌为主的媒体,连它都对美国提出质疑,可见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欲加之罪”有多么严重。因为自己国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缺乏竞争力,就想通过针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来保住优势,显然不符合市场竞争规则,不利于市场公平。按照美国政府逻辑,美国在晶片、特别高端晶片领域,是否也已经严重产能过剩呢?因为,包括英伟达在内,所生产的晶片大多销往国外。因为销往国外的产品多,就是产能过剩,那美国政府先对美国的晶片企业实施制裁吧。
这里,我们特别须要批驳耶伦的“中国大幅支持生产低于成本的中国钢铁,涌入全球市场,毁灭了世界各地和美国的产业”的言论。
中国为什么钢铁产能大幅增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搞产业转移,把低端、高耗能、高风险的产业大量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越南等。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享受了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廉价、优质钢铁,给美国企业和居民带来极大实惠。美国不仅不感恩中国,反而吃奶骂娘,认为它毁灭了世界各地和美国的产业。耶伦作为经济学家,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如果没有中国向美国提供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美国能如此舒坦地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最大利益吗?
中国的钢铁价格便宜,是与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以及中国工人的劳动效率密不可分的。相反,美国的工人加个班都要提出各种条件,还能把产品价格降下来吗?所以,想用产能过剩来针对中国新兴产业,完全不可能得逞。中国政府和企业一定会积极应对、奋力反击,以最小的代价越过美国埋下的“地域政治”雷区。
作者是中国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