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香港须加快经济转型 托市仅为争喘息空间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香港经济疲弱,新一份《施政报告》今天出炉,以“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为主题,楼市减辣与调低股票印花税,对市场气氛和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有多大,还得拭目以待。环球经济低迷、高息环境持续,还有地缘政治形势,均不利于香港,外围逆风急劲,香港最重要是做好自己。内地经济待振,特区政府财政状况转差,短期刺激经济手段其实不多,托市措施只属权宜之计,目标仅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一边寄望外围逆风放缓,一边争取时间,让各项提升本港竞争力的长期措施逐步见效。这意味政府和各界必须加快推动香港经济转型,不要幻想吃老本走旧路,经济就会迎来转机。
《施政报告》拼经济
撑过艰难时期谋发展
这次是行政长官李家超第二份施政报告,若与首份施政报告主题比较,“谋发展”和“幸福”依然是关键字,最大不同之处,是这次的12字主题,突出了“拼经济”,兼且放在“谋发展”之前,某程度反映了短期提振香港经济的迫切性,甚至先于放眼中长期的“谋发展”。香港疫后复苏动力迅速消失,新一份施政报告需要“救急扶危”,地产界、投资界最关心的是政府有何托市措施,当中又以楼市减辣及调低股票印花税最多人谈论。
香港楼市从历史高位回落了一成半,市场一度憧憬的“疫后大反弹”昙花一现,今年以来累积升幅料将归零。过去数月,政商界不少人为全面撤辣造势,一时称再不托市“楼市将崩溃”,一时又称楼价回升可带来“财富效应”刺激经济,云云,不过更多人预期政府只会局部减辣。至于股票印花税,下调似是事在必行,关键同样在于幅度。施政报告最终有何决定,今天自有分晓,不排除投资者仍嫌托市力度不足,市场反应如何,有待观察。
业界持份者出于自身利益,当然希望政府托市力度愈大愈好,不过话说回来,楼市减辣撤辣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本来就言人人殊;所谓“楼价上升带来财富效应”之说,亦有夸大之嫌。一些研究指出,股汇财富的流动性远高于物业,股市旺对消费确有刺激作用,但物业财富效应其实很低,仅对奢侈品市道有轻微提振作用,对日常饮食消费,刺激效果甚至近乎零。至于调低股票印花税,最大问题在于大幅下调或暂时停收,会影响政府库房收入。目前政府已有财赤压力,下调股票印花税的空间,其实不大。
宏观经济表现,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及外贸四方面,考虑到本港外贸受制于外围需求疲弱、人工岛和北都多项大型基建项目一两年后才动工、继续派钱会加剧财赤,夜经济等提振消费措施亦已密密登场,政府可做的短期刺激措施,其实所余无几。现在政府出手托市,有助刺激楼市股市交投,对于短期提振市场信心,总有一些帮助。减免外地人首次置业税款,又或採取“先免后征”做法,可以配合抢人才政策;将股票印花税率由目前0.13%,降回至0.1%水平,与主要竞争对手看齐,对于保持本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也有正面作用。这些措施起码有其他政策效果,不是为托市而托。
发展范式必须改变
港觅出路不能靠炒
当前本港经济面对的困境,是外围不利因素太多,内部自生动力不足;推动经济升级转型需时,无法立竿见影,但手上可以运用的短期刺激经济工具,又非常有限。现在官方实际所能做的,就是採取一些短线措施,阻止经济失速下滑,设法多撑一段时间,期望外围形势出现转机、逆风有所减弱,以及让各项抢人才、抢企业、促创科、开拓东南亚与中东新兴市场等发展大计,逐步见到成果。
环球经济不明朗,高息环境持续多久,无人说得准,香港可以做的是一边整固底子、加紧融入大湾区及国家发展大局,一边等候时机。内地经济不景与地缘政治变化,对香港经济表现确有颇大影响。近月本港股市拾级而下,西方外资参与度减少,市场普遍认为与这两因素有关,唱淡内地经济前景者大有人在,然而随着中央密密出招,内地经济近期已有回稳迹象;历史经验亦证明,内地经济韧性,往往比外国分析师所想为强,正如2015、16年内地股灾,当时外界也充斥悲观论调,可是一两年过后,又是另一片光景。另外,中美斗争格局难有大变,并不代表只有紧张对峙。近期中美关系稍见缓和,加州州长本周访华洽谈合作,第一站正是香港,反映即使香港左右逢源空间显著收窄,仍可设法“找位站”。
香港经济受压,未来一年难免要捱,施政报告须有短期提振措施缓减痛楚,更要争取时间,加快推动产业多元化、实现经济升级转型,托市措施必须放在这一框架下理解。若有人以为政府撤辣,“北水”就会卷土重来,炒旺香港楼市,这跟疫后旅游零售业界有人期盼内地客涌港“爆买”一样,同属一厢情愿,也反映他们不明白香港发展范式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