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钧:中东火药桶:欧洲帝国主义余烬
英法美也许都没意料到的是,宗教和民族的仇恨种子一旦播下,会滋生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区域乃至国际永无宁日。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最新一轮激烈冲突,点燃了中东火药桶。这个火药桶会否引爆更大范围的战事,仍有待观察。
中东火药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欧洲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
奥斯曼帝国创建于13世纪末,15世纪中灭掉东罗马帝国后,成为最强盛的欧洲近邻,疆土以现今土耳其为中心,涵盖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东和北非。
之后的300多年,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和国力强盛,奥斯曼帝国则日落西山。
巴尔干半岛各民族从奥斯曼帝国分裂出去,独立建国。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奥斯曼帝国,经常爆发战争。1914年,奥匈帝国向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宣战,将周边互相结盟的欧洲国家拖下水,掀开一战的序幕。后世史学家因此称巴尔干半岛为欧洲火药桶。
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和德意志帝国最终战败,逃不过制裁、赔偿和解体的命运。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影响深远。它们把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领土,划分为众多新兴阿拉伯国家,而且利用宗教情绪和民族主义,在这些国家之间和内部制造紧张关系,以确保它们对这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掌控,却没想到导致中东此后100多年纷乱和战争不断,乃至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丛生。
欧洲火药桶的火药,已经转移到中东。
一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的中东疆土涵盖现今的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红海沿岸的土地。
英国记者马歇尔在《地理的囚徒:十张地图解释世界格局》一书中提到,一战烽火连天的时候,英国外交官赛克斯(Mark Sykes)拿了一支纸卷油蜡笔,在地图上简单画了几条线,与法国外交官乔治斯-皮科(又名斐格威,Francois Georges-Picot)达成协议,将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领土划分到英国和法国的势力范围。赛克斯和乔治斯-皮科所达成的土地划分协议,称为《赛克斯—皮科协定》。
一战时,中东地区不同部落与英法合作对抗奥斯曼帝国;一战后,这些部落陆续从英法手中获得土地并独立建国。《赛克斯—皮科协定》最先划定的界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中东国家的国界。法国势力范围包含叙利亚和黎巴嫩,英国势力范围有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
这些中东国家的国界是人工划定,并非自然形成,把世世代代自由往来的游牧民族,硬生生切割成不同的国家,结果引发了国家内战、国家之间的战争、库尔德人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等诸多无解的中东难题。
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是从奥斯曼帝国瓜分出来的一片土地,主要是现今的约旦和以色列。约旦在1946年独立建国,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犹太人在纷纷扰扰的阿拉伯世界中建国,注定不会太平。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几千年来住在巴勒斯坦地区,那里是他们信仰的发源地,是他们的神圣故土。二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故土,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紧张关系达到顶点,英国人管不来,只好把问题踢给联合国。联合国1947年提出两国方案,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家。虽然决议获得通过,但中东国家都投了反对票,加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持续恶化,决议最终没有落实。英国人在1948年撤出巴勒斯坦后,犹太人宣布独立建国。自此,中东战乱和冲突不断。
英法瓜分奥斯曼帝国,并分配给部落建国,在管理上实施分而治之政策,同时在这些国家内部播下族群、宗教和教派之间持续紧张的种子,使得英法能继续在中东地区发挥作用,包括施加政治影响力和武器供应。
美国在二战崛起后,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继续在中东地区玩同样的游戏。中东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陆续发现大量石油,又增加了这一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
英法美也许都没意料到的是,中东部落骁勇善战,宗教和民族的仇恨种子一旦播下,会滋生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区域乃至国际永无宁日。西方人如果插一脚,只会卷入战争泥淖;如果抽身离去,又不甘心其他大国在中东扩大势力范围。
中东国家面对内部张力和外部的虎视眈眈,以巴这个火药桶一日无法拆除,中东就难以取得真正的和平。
(作者是《联合早报》国际新闻第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