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气变合作 中美关系缓和之机
来源:《旺报》社评
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访问北京,气候特使克里成为近期第三位访华的美国高层官员。他先后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大陆政府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国家副主席韩正及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谈,虽体现了两国对气变合作的重视,但也彰显两国任何合作,都摆脱不了双方关系大气候的事实。
克里访华 调节大气候
克里对两国气变合作表示乐观,认为双方在很多事情上“明确达成一致”,但仍需做“更多工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美国媒体也评价,克里此行虽无具体收获,但至少两国高层互访、沟通机制已逐步恢复。去年8月,佩洛西访台,大陆暂停了与美国在气候、安全和其他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双方高层密切往来,对陆美关系的重启,与各类议题的合作,确实创造了机会。可以说,克里此行是为调节陆美“大气候”而努力。
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地遭高温极端天气袭击,世界高温纪录连续刷新。6月,全球平均海面温度达到新高,南极海冰面积则创历史新低。气候危机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的挑战。因此,国际上皆对中美重启气候领域对话与合作抱有期待。
面对气候危机,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各国共同合作是理性之选。事实上,中美在气变议题上存有互补的空间,也曾经有过良好的合作基础。
双方曾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建立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展开系列合作议程。去年拜登与习近平在峇厘岛会晤时,双方强调必须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以元首共识确认气变合作的重要。
不过,两国气变合作仍有不小的分歧。克里访华前夕指出,此行有三大重要议题,包括中国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计划、中国如何逐步摆脱煤炭的承诺,及森林砍伐问题的美中合作计划。这些议题无疑是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这与中国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矛盾。
不能抹杀中国在气变问题上的努力与贡献,中国不但已达成“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更加速推进节能降碳减排、建立完善碳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希望以自身发展节奏兑现减碳承诺,主张西方先进经济体应承担更多历史责任。
气候危机 全人类挑战
此外,受两国科技、经贸等领域博弈的影响,气变合作难免也有所受限。 2022年美国通过《美国竞争法案》,在能源等领域加大对中国的针对力度,将多家中国光电企业列入禁令名单。路透社认为,限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品进口,但美国产能不足,反而导致太阳能建设项目冻结,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清洁能源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美国不得不放松管制,酌量恢复进口。
美国进入大选年,两党在气变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将造成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克里访华前夕在众议院听证会接受共和党议员质询,就被批评未对中国减碳施加足够压力。美国的政党恶斗将为两国气变合作蒙上阴霾。
气变合作不应沦为政党恶斗工具,气候合作议题与政治、安全议题不易切割,但为促成合作,双方仍应展示相向而行的诚意,从而为解决双边关系的难题创造机遇。无论如何,这次克里访问推动中美重启气变对话,已为全球气变合作注入信心。今年年底即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待中美接下来针对COP28的谈判,开展密切的沟通、对话与合作。希望气变合作成为中美之间的缓冲地带与沟通管道,引领全球形成应对气变挑战的合作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