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中美磋商为何无法突破军事沟通障碍?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历经多回波折,终于出访中国大陆与北京高层对话,并且顺利获得习近平接见。不论真实沟通结果是否如意,至少在表象上,双方都有意改善互动关系,并且管控紧张情势,避免走向冲突。但布林肯在公开记者会上,还是不讳言,虽然经过努力沟通协商,仍然无法恢复双方的军事沟通管道,其中窒碍难通的真正原因何在?
2018年9月20日,美国国务院对外宣布,依据美国国会所制定之《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制裁在2017年向俄罗斯购买10架苏35战机,以及2018年采购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过程中,负责相关决策的时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
其实,当时宣布制裁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以及李尚福本人的所列项目,包括禁止申请出口许可以及运用美国金融系统,并将制裁对象列入美国财政部特别指定名单(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and Blocked Persons List),禁止美国公民与制裁对象建立与保持商业往来关系;基本上仅止于宣示立场之表面文章,根本就无法产生任何所谓制裁或是遏制作用。
当初特朗普在法案通过,并要求其签署让法案生效时,就毫不保留地指称美国国会滥权立法,所以在签署时还附带发出声明,严厉指责法案内容存在极度严重缺陷。许多美国友邦亦认为制裁涵盖范围过于广泛,有可能影响该国企业与受制裁对象进行正当贸易行为。
制裁李尚福法理逻辑难解
衡情论理,美国所采取的制裁措施确实在法理上存在问题。李尚福依据职务执行各项公务的行为,基本上与其个人无关,不论购买任何军备产品,亦不是由李尚福个人资金来买单,而是由中国国家预算支付。假若将李尚福个人或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列入制裁对象,美国政府更应当制裁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不论是个别决策者或是购案执行单位,都是在落实国家政策。美国国会订出此种法案,法理逻辑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5月出席日本广岛七国集团峰会,在回应媒体询问时,失言声称正在考虑解除李尚福的制裁措施,事后又由国务院出面透过媒体加以否认。尽管如此传送政治信号却又出尔反尔,还是会让北京有某种程度的期待。不过,等到香格里拉对话时,华盛顿却毫无动静,自然就会让北京觉得美方缺乏诚意,因此继续拒绝在香会期间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展开会晤协商,双方的军事沟通管道,自然更难以就此重启。
当然,华盛顿希望能够恢复军事沟通管道,所以不断透过释放双方军事机舰迫近的现象,打算诉诸国际社会舆论来压迫北京就范。但就此等宣传战的政治操作效果来说,其实并未构成任何舆论压力,所以北京虽然在外交沟通管道方面愿意保持对话,却认为军事沟通管道并无急迫性,因此布林肯出访北京,在此议题上自然会无功而返。
说实在话,过去10余年来,美国国会不断限缩美军与解放军交流范围,透过多项国会立法限制美军与解放军互动交流项目。就解放军立场来看,假若摆出将解放军当成假想敌态势,又透过立法内容不断去彰显潜在敌意,各项军事交流活动刻意排挤解放军参与其事,此时又何必去用热脸贴冷屁股,刻意要维持与美国军方的沟通管道?
北京与华盛顿军事交流关系走到此种地步,实为长久累积的对立情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加上以往多项交流切磋活动,都在国会立法限制下无法延续,整个军事交流已只剩个空架。此种徒具虚名之军事外交关系,自然无法让解放军动心,采取积极态度与美军建立交流互动关系。
美国务院与国防体系意见相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国务院官僚体系向来在对外政策上,会常与国防体系官员产生意见相左、政策运作矛盾现象。目前北京刻意保持与美国国务院专业外交体系沟通管道,就管控危机避免误解误判来说,其实亦可顺利传递所希望表达之政治意图与信息。
所以,美国国务院外交专业官僚目前在面对北京交涉上,确实会比五角大楼国防军事官僚占有优势。此种差别待遇,对美国国务院来说,其实相当有利。目前双方军事交流可供运作范围相对有限,北京方面兴趣不高,美国国务院官僚体系自然相当理解。在台面上,对于无法恢复军事体系高层沟通,自然还是要讲些场面话,但积极认真推动恢复关系程度高低,确实值得怀疑。
总而言之,北京与华盛顿的军事交流与沟通关系,确实存在障碍,但相关紧急通联管道,加上相互通报重大演训活动之运作机制,应当还是顺利运作无碍。观察目前两方内部政治氛围,希望让军事交流破局的人,远多于希望能恢复原状重启对话,要想回到当初双方军事外交蜜月期,恐怕困难重重,概率甚低。
作者是台湾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