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斡旋俄乌出实招 中国显示全球治理力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三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就两国关系和俄乌战争交换意见。中方宣布将派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率团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谈判化解危机同各方沟通。这次通话及派特别代表赴乌,标志中方把劝和促谈倡议落实到具体行动。经过一年多交战,俄乌战局胶着,交战双方均显疲态,国际和平呼声渐高,为斡旋和谈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双方能否走上谈判桌仍有变数,但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以及构建新的全球治理议程的能力。
战事胶着和平呼声渐高
中方倡议照顾俄乌利益
中国与乌克兰建交31年,已结成“战略伙伴”。泽连斯基上任后,2021年7月曾与习近平通过电话,两国外长近年亦多次会晤或通话,战前中国已连续4年稳居乌克兰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俄乌战争爆发后,尽管西方舆论对北京立场极尽污蔑诋毁之能事,但乌方及泽连斯基本人对中方却从未口出恶言。基辅对华奉行务实政策,对中方的和平计划表示欢迎。这次通话后,泽连斯基任命了新的驻华大使,称“将有力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战事爆发之初,俄乌两国曾经有过5轮谈判,分别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举行,去年5月17日,双方同日表示,和谈“无限期搁置”。从自私的地缘政治博弈角度,俄乌之战旷日持久不分胜负对中国有利,但中方从开战伊始就秉持劝和促谈立场,并在开战一周年时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习近平3月访俄,与普京也谈及中方立场;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巴西总统卢拉等接踵访华,俄乌战争都是主要议题,中国公认是唯一对俄方有影响力的斡旋者。月前中国成功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更彰显了北京的调停能力。卢拉建议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和平俱乐部”,调解俄乌争端,更增强国际间倡导和平之声。预计8月在南非金砖国家峰会上,习近平和卢拉将再与普京当面商讨和谈之事。
在西方国家全力军援的背景下,乌方对和谈设置了较多先决条件,但这次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却是应乌方要求。虽然据报乌军近期即将反攻,但若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西方援乌力度或成强弩之末,令乌方承受压力。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数据,认为对乌克兰援助太多的美国人比例,已从去年3月的7%升至今年1月的26%,未来数月可能还会继续上升。战场均势令俄乌双方都意识到,不太可能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增加了和平谈判的可能性。
在中方的12点和平倡议中,第一点就是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可满足乌克兰的要求,第二点就是均衡安全,“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亦为俄罗斯提供下台阶,这是俄乌双方都表示欢迎中国方案的原因。
对于中方积极调停俄乌冲突的动机,外界有诸多揣测,从软化欧洲对华强硬立场、离间美欧关系,到觊觎战后重建商机,不一而足,但显然都低估了中方雄心。中方确想改善中欧关系,和平倡议中亦表达参与战后重建意愿,其实中国更希望的,是让国际看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如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样,彰显中国更积极参与建设性全球治理的能力。
和议占据道德高地
真正止战路途仍遥
由于中方倡议占据道德高地,各方都无法断然否定,即使是“逢中必反”的美国,对中乌元首通话也只能表示,“要通过谈判实现和平,必须在泽连斯基总统准备好的时候”;普京的发言人亦表示,“欢迎任何能够推动结束乌克兰冲突以及实现俄罗斯目标的做法”。表明在“和平”的潮流面前,任何一方都在避免扮演“战争贩子”角色。
不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俄乌双方的战争资源尚未消耗殆尽,近日俄军又加强导弹攻势,俄占克里米亚港口亦再遭无人机袭击,显示和谈的机会之窗仍未开启。为协助乌军反攻,北约多国对乌提供新一批军援,其中美国4月19日还宣布提供3.25亿美元新军事援助。俄军亦在加紧备战,加固克里米亚半岛防御工事,普京4月14日签署法案,允许在网上征召入伍和动员预备军人,并禁止接获通知者离境。更重要的是,双方设定的目标仍相距甚远,俄方即使获得乌东4州和通往克里米亚的通道,亦很难抵消因此战造成的政治经济损失。在西方源源不断的军援下,基辅誓要收复全部失地,而西方国家的共识,虽不能允许普京获胜,但亦不愿见战事升级,乌方任何收复克里米亚的战略,都需获得西方金主的批准。
现在看,战争不太可能在今年之内停止,虽然泽连斯基与习近平通话,展现了乌方有和谈意愿,但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现阶段俄乌双方均难作出较大妥协让步,因此,透过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仍将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