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廖启宏:抗美国围堵 华为小输为赢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16 09:15

来源:联合新闻网

作者:廖启宏

近年来美中高科技、芯片战硝烟弥漫。自从2018年华为财务长孟晚舟被美国控告盗窃商业机密、违反伊朗制裁禁令后,接下来美国不断加强力道围堵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最新的进展,是去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36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今年农历年又成功劝说日本和韩国加入禁售光刻机给中国。这一连串的动作,不但使中美两国竞争白热化,也让夹在两强中间的国家左右为难。

对于美国连串制裁,媒体出现两个极端的评论:一部分评论是唱衰华为或中国高科技发展,认为华为和中国芯片的发展就此倒地不起;另一部分评论则认为美国滥用科技霸权,华为和中国芯片发展一定不会被打倒。笔者尝试从过去经济和贸易战的历史,提供第三方的理性客观角度。

首先,就美国而言,美中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中国长久以来的汇率操控、倾一国之力进行产业补助,以及借由商业扩张政治,已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产生威胁。加上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俄乌战争发生后,许多人惊觉自由贸易并没有办法阻止战争的发生;因此贸易产生了质的改变,由过去最低价者得,慢慢进入小院高墙,也就是高成本和区域化生产时代。

这也使得许多欧洲国家(例如荷兰)从原本摇摆的立场,转而加入以美国为首的抗中行列。

就中国而言,华为处在风口浪尖,2021年的营收跌了将近三成,手机业务几乎休克;但华为成立了子公司和空壳公司(例如鹏芯微),帮助华为绕过美方制裁,藉以获得高端芯片以及芯片设备。2022年稍微稳住阵脚,但生产线仍受剧烈影响。首先是手机业务,华为2021年推出的智能手机不支持5G,明显缺乏进阶芯片。

此外,许多4G相关技术和产品、第六代与第七代无线技术、人工智能及高效能的电脑技术乃至云端产品,都受到很大阻碍。华为也被迫出售部分业务,很多人认为华为就此败落。

在历史上的贸易战里,危机往往成为被制裁国家产业转型的契机。美日在80年代的汽车战争,日方自愿遵守出口配额,限制总出口车辆不得超过万辆。但日本车厂不但没有降低投资或生产成本,反而加大资本额,投资高品质、高配备的汽车;ACURA、LEXUS都是在80年代出现的。贸易制裁反而让日本汽车品质大幅提升,使得原已难和日本匹敌的美国汽车,在90年代基本看不到日本汽车的车尾灯了。

如今中美高科技战火甚嚣尘上,面对美国围堵,华为反而做了有格局的回应:增加研发投资。在“2022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中,华为的研发占总收入的22%,为全球企业第四大,仅次于Alphabet、META及微软。当然华为的加码投资少不了北京的奥援,但这样的决定在全球企业中仍是少有的格局。

接下来的五年是中国高科技业的危急存亡之秋,在面临美国商务部的法规、美国盟友的围堵、全球经济的疲软、内需的不足时。华为最好的情况是“小输为赢”。若华为能在这样险峻情况下存活,或许会像日本的汽车产业一样,在贸易战后大为提升。

作者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