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李江胜:扩大内需成中国经济增长唯一驱动力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01 07:55
李江胜:扩大内需成中国经济增长唯一驱动力

李江胜

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2021年,消费、投资和出口贡献份额分别为65.4%、20.9%和13.7%。

在出口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趋势愈来愈明显,出口态势还会进一步转弱。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的最新进出口贸易数据,2022年10月份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减少0.5%,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减少0.3%。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人民币,约7200亿新元,下同),同比微增0.1%,增速较10月的6.9%大幅放缓,创2022年5月以来新低。

在投资方面,后疫情时代,房地产投资增速在政策调控和需求减弱的双重制约下回落。基础设施投资也受到地方政府高额债务的限制。单靠强劲的制造业投资,支撑不了一般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足。并且,政府主导的投资并未带动民间社会投资的回暖,内需走弱的趋势、消费欲望低下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民间社会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风向标,对内需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消费,特别是最终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可以说促进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增长周期的唯一驱动力。近日,大陆政府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结合大陆政府中央、国务院《纲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将成为未来1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整体内需体系,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有利于促进国家长期发展和持久稳定。

一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推进消费。进入2022年底,中国国内各个省份疫情防控放开后,感染人数大幅攀升,给生产、流通带来冲击,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群众带来很大影响,再加上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仍处于下行状态,人们对“敢消费”持谨慎的态度。因此,在鼓励和引导消费时,不能搞大而全,而是应从日常生活消费开始引导,尤其要关注边远地区特别是刚刚脱贫地区的人们日常消费,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推进,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太快,换句话说,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就让人们去消费汽车,不太现实。比如,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可以发放日用品购物券、就餐券等,从常用消费、必须消费去引导,慢慢地引入旅游、汽车等高品质、多样化消费。

二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让人们的口袋鼓起来,有“敢消费”的底气,因此,政府主要任务是解决“敢消费”问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人们有更多收入来源。

当前,世纪疫情与全球经济下行相叠加,人们消费欲望普遍下降,造成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特别是具有风向标的民间社会投资明显呈现出萎缩趋势。政府应在鼓励民间社会投资上下功夫,让更多的民间社会投资重拾投资信心,从而扩大内需,带动新一轮消费。

三是着力发展新型消费打开内需新阀门。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把握中国未来发展主动权和先手棋。

扩大内需是平衡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增强消费对内需的主导作用和对投资的牵引拉动作用,要依靠有效投资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实现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互促。新型消费是以数码化、绿色化为最突出的特征,契合中国平衡外部冲击和稳定经济的需要,将成为中国重要的消费增长来源和创新发展动力。

新型消费并非单一的消费模式或业态,而是新型消费形态的统称。虽然新型消费并非已经发展成熟的消费形态,随着数码技术和绿色科技的加速发展,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但是新型消费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消费升级,而是新时代的一场消费革命,将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是香港国际问题研究学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