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成:欧盟领导人访中的意义
来源:联合新闻网
作者:汤绍成
尽管西方国家都在抗议中国的清零政策,日前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北京,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待,还会见了总理李克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这是否意味着欧方重新定义与中国的关系?依照欧盟的说法,这是其领导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中方探讨此关键的问题。
米歇尔祝贺习近平再次连任大陆政府中央总书记,代表欧盟对江泽民因病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这种善意的表达,其实已经超出了欧盟意识形态的界线,这与月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中与习近平会见时,双方并未握手,已有一些差别。
其实,早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欧方就希望中国发挥影响力,以便早日结束战争,但北京始终拒绝谴责俄罗斯的入侵。但至今欧盟尚未放弃,仍指望中国可以帮助找到实现和平的方案。在表面上,自冲突爆发以来,中方一直表示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敦促克制和对话,同时避免火上浇油,印度、巴西、印尼和南非等许多其他国家也持这种立场,但并无实际行动。
在欧盟内部积极讨论俄乌战事,尤其在月前G20的场合,习近平拒见欧盟代表之后,欧方认为米歇尔主席确实有访问中国的必要,但仍有一些争议。此外,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也对中国有利,加上欧盟在技术和原材料方面越来越依赖中国,这些都是此次访问的重要原因。而中方认为,此次访问所发出的信号,即中国和欧盟作为多边世界的两个要角,反对新冷战和任何将世界划分为地缘政治集团的企图。
欧洲乃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反战的情绪甚高。欧盟及其成员国,其中也多数都是北约成员国,想尽办法来缓和俄乌冲突,但至今仍效果不彰。随着冬天的到来,乌克兰的情势更加严峻,全国已有数百万人缺水缺电,欧盟经济受到极大的牵连,尤其是能源价格上涨,再加上邻近欧洲的贫穷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加剧。
在另一方面,美国成功施压欧盟国家对华为等企业的制裁,乃意味着对中国发动经济战,这也引起了法国和荷兰一些领导人的反对。中国和欧盟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受益匪浅,尤其气候变化、核扩散、疫情、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增长,都需要全世界特别是中欧共同努力,只有更多接触与合作才能缩小分歧。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存性极高。
由此可见,当前欧盟已陷入双重的困境。一方面要应付美国的压力来对付中国,又因战争的严重影响,期盼中国可以扮演相当的缓和角色。再者,又因意识形态作祟,欧方仍不断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再加上欧方还不时打台湾牌,使得中方意兴阑珊。这种情况,不是几次访问可以改善的,但此次米歇尔主席的访问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在中欧和解方面,仍旧路遥漫漫。
作者是政治大学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