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严孟达:多元和统一之路难行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10-02 07:55
严孟达:多元和统一之路难行

漫步

看看今天的国会里,能够用流利英语和华语发言的部长和议员之多,也许是历来仅见的现象。

这样的现象能否成为国会里的常态,就看执政党能否长期延揽双语人才。

SMRT地铁有限公司在南北线和环线的碧山站,以及东西线的勿洛、金文泰和欧南园站添加了方言广播,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个变化。

官方说,这么做是为了协助乘客安全出行,包括不谙四种官方语言的年长者。

地铁站的公共广播主要在于提醒公众注意安全、“可疑人物”和“可疑物件”,由于人们对这些广播习以为常,反而没有太在意。

在商场里一般都会通过广播,不断提醒公众使用电动扶梯时要“紧握扶手”“牵着小孩的手”“手推婴儿车请使用电梯”,但都只是采用英语广播。

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官方多一分细心照顾听不懂英语的老人家,增添福建话和广东话两种方言,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方面的进步缓慢,有政策上的顾虑。

也许有些敏感的人以为,这是方言政策的放宽,尤其是过去几个月来,方言的问题在媒体上炒得火热,会不会是政府已经听进去一些?

政府信息的传达注重效率,在抗疫期间,方言出现“卷土重来”之势。多位部长都各显平时缺乏表现机会的多语才华,通过宣传视频,与民共度时艰,使用福建话、潮州话或广东话等等,拉近他们与年长一代的距离。早在2003年沙斯疫情期间,政府已经这么做了。回到平时,语言政策有一定的底线,不对长期的华语运动带来负面冲击。

这次地铁站的方言广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官方没有特别宣布。便民的日常运作,该做就做。从便民、利民的角度,政府还可以做得更多,只要有心,很多细小的改变可以静悄悄去做,不必敲锣打鼓。

用方言广播提醒,不是语言政策的放宽,而是行政效率的加强。这是个互联网时代,方言已经是很普遍的声音,台湾的闽南语歌曲,香港的粤语歌曲,新加坡人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在晚宴上,部长议员被请上台时,也喜欢唱方言歌。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多年前在台上边唱边弹吉他,一曲福建流行曲《我问天》疯传一时。

跟第三代领导人相比,新加坡第四代接班人的形象已在不知不觉改变中。年轻的部长、政务部长和议员等等出席民间的宴会活动,如社团宴会都能更加全情地参与其间,逗留的时间更长;而且他们看来都准备了一两首歌曲防身,以便临时得上台献艺,福建歌广东歌似乎是他们的所爱。

为纪念新跃中华学术中心成立10周年,郭振羽教授和罗福腾副教授联合出版了一部学术力作《多元和统一——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从社会学、语言生态和国家语言政策的多个角度,论述华文华语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就语言政策、公共媒体、家庭用语、40年华语运动(1979年至2020)的嬗变,包括不少宝贵数据,勾勒出新加坡社会如何在多元和统一之间,寻求平衡的广阔历史场景。

在新加坡的语言坏境下,华语的学习曾出现过有利的时机,可惜昙花一现。40年间,华族家庭语言变化显著,华语的增长与下降呈现马鞍形(倒V)的历程,先升后降。从1980年的10.2%猛增到2000年的45.1%,在今天来看,这是华语学习的高峰期。可惜接下来20年,华语从高峰不停往下跌;与此同时,华族方言的地位一路崩溃,使用率以数十个百分点的幅度往下跌,式微已成定局。

想当年,在华语学习的黄金阶段,父母争着把孩子送进特选学校,华语补习行业如雨后春笋。当时不少父母为孩子的华文学习忧心忡忡,华族家庭对方言的感情被尘封。今天人们又来关心方言的命运,也许是一种物极必反的规律。

建国总理李光耀对语言学习有其终身执着之处,他认为学习语言是一种“零和游戏”,即使高智商的人也不能同时掌握好两种语言。

在华语和方言之间,他选择了华语,因为华语才是跟不同地区的华人更好沟通的语言。

李光耀的语言观是他的务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到了晚年,李光耀认为华语运动最大的挑战,不是方言,而是英语。在英语成为各种族的主要家庭用语后,他仍坚守阵地,方言只能在碰到“有需要”的时候,如沙斯疫情期间才派上用场。过去两年半的冠病疫情,宣传抗疫的方言视频大行其道,李光耀却无缘目睹。

看看今天的国会里,能够用流利英语和华语发言的部长和议员之多,也许是历来仅见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能否成为国会里的常态,就看执政党能否长期延揽双语人才。

李光耀把《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的双语之路》视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我曾参与撰写团队的访问工作。当时在访问中,李光耀多次强调希望这本书能留给后代子孙和政治领导人,让他们将来也能从书中了解双语政策的由来,不要轻易放弃。

跃大《多元和统一》这本论述严谨,提供不少宝贵数据的著作,可与李光耀“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相辉映。

新加坡的建国历程,不也是一直在“多元与统一”中寻找新的方向!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