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鸿斌:欧洲这个冬天怎么过?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9-12 07:56

如果实施制裁而使自己受困,甚至整个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样的制裁措施是否完全必要与合理,就非常值得商榷。

近来发生在德国和波兰的两件事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很难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首先是随着能源危机进一步恶化,电价、燃气价格飞涨,不少德国家庭开始囤积木柴,木柴和木屑的价格也随之上涨。8月中旬,德语的“木柴”一词在谷歌网站上的搜索量创下新高。为防止恐慌性抢购,一些商家被迫推出限购措施:一次只能购买三箱木柴。德国木柴行业协会前不久宣布,市场上已经没有木柴。供应商开始从波兰进货,导致两国一些居民开始收集树枝。

德国是欧盟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民众生活富足,各种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德国人的厨房上世纪就电气化,用木柴烧饭取暖的家庭,凤毛麟角。据统计,德国近一半家庭使用天然气供暖,另有四分之一使用燃油供暖。但德国的天然气55%来自俄罗斯,对俄罗斯天然气实施禁运,无异于为自己套上枷锁。

过去德国用木柴取暖的家庭不到6%,如今民众被迫返回到烧柴取暖的时代,不能不发人深省。

俄乌战争后,德国紧跟美国脚步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也采取反制裁措施,包括减少向德国出口天然气。德国一时半会儿根本找不到替代货源,曾前往卡塔尔试图开辟新的进口渠道,却未能如愿。

面对这一困境,此前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在接受采访时,居然呼吁公众减少洗澡次数,说是用湿毛巾擦擦身体某些部位即可,不必每天洗澡,减少热水消耗,降低天然气消费。德国媒体对此指责这使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回到中世纪。媒体在一次记者会上追问总理朔尔茨的洗澡频率,他坦承自己仍每天洗澡。虽然非常坦率,但德国公众的不满情绪油然而生:既然政府号召公众少洗澡,为什么领导人却未以身作则?

虽然表现形式不一,原因却是相同的。德国邻国波兰的公众,也开始为今年冬天的取暖做准备。不过波兰人抢购的不是木柴而是煤炭。由于担心冬天燃料短缺,近日许多汽车和卡车在波兰东部波丹卡的一座煤矿前排起长龙,等着买煤。据报道,57岁的退休职工阿图尔开车30多公里来排队,希望为家里买几吨煤。他透露,为排队买煤,已经好几天寸步不离,连续几个晚上就睡在简陋的车上。

煤矿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生产的煤炭大部分卖给发电厂,去年只向个人客户销售不到1%的煤炭。为尽可能满足更多家庭需求,这家煤矿从几周前就实行两班制,周末也生产。即便如此,长长的购煤队伍一天只能缩短200米,煤矿不得不实行限购。

波兰每年的煤炭产量超过5000万吨,进口煤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由于俄罗斯煤炭价格相对低廉,并且是以块煤的形式出售,因此受到很多波兰家庭青睐。自俄乌战争以来,波兰早在4月便开始对俄罗斯煤炭实施禁运,如今却面临短缺和煤价上涨等问题。日前,波兰总统杜达签署了一项法案,对所有使用煤炭供暖的家庭提供3000兹罗提(约894新元)资助,但仍无法解决短缺问题。

本来,波兰还可以从德国进口煤炭来取代俄煤,但德国煤炭主要通过莱茵河运输,今年夏季降雨明显偏少,莱茵河水位大降,导致运煤船无法通过,进一步加剧德煤供应紧张,波兰从德国进口煤炭也无从谈起,于是波兰人夜以继日排队抢购煤炭的画面就出现了。在酷暑仍未消退之际,居然已在为过冬取暖而紧张忙碌,如此未雨绸缪,或许前所未有。

其实,欧洲国家面临今冬取暖难的国家,远不只是德国和波兰,以上不过两例。由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整个欧洲出现前所未有的能源短缺局面,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出现,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即某些欧洲国家政府或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措施的合理性问题。在重大问题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当然无可非议。对认为违反相关国际准则的国家实施制裁,也可以理解,问题在于实施怎样的制裁措施和制裁力度。如果实施制裁而使自己受困,甚至整个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样的制裁措施是否完全必要与合理,就非常值得商榷。尤其是让广大民众面临严重的生活困难,甚至倒退回中世纪生活方式,这到底是制裁俄罗斯还是制裁自己,就使人大惑不解了。

事情到此还没完。由于欧盟表示要对俄罗斯天然气限定价格,于是俄罗斯称,通往德国的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在检修时发现压气站涡轮机多处设备漏油,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如此蹊跷的“设备故障”,无疑将使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

目前看来,欧洲根本无法破解由此造成的能源困局。随着天气转冷,今年冬天,欧洲国家如何解决取暖问题,严重性将日益凸显。

(作者是中国上海退休学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