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当防疫成了一笔大生意
时事透视
冠病疫情发展到今日,已完全超出纯粹医学与防疫学的科学领域,它不但越来越成为一种综合政治制度层面上的较量,不同国家把本来应该非常单纯的医学问题,当作是对自身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测试,更会因为疫情潜在的“经济价值”,而使之越来越脱离应该行驶的轨迹。
《联合早报》5月23日报道,北京市一家名叫“朴石医学检测试验室”的机构,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警方因此介入,控制了六名涉案人员。很多人看到这新闻可能一头雾水,简单来讲,就是这家实验室根本没有全部检测样本。这一方面可节约大量人力与物力开销,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一部分人假阴性,从而继续在社会面上慢慢传染。这样既压缩了成本多赚了钱,又养了未来不竭的财源。
经常有人强调,冠病防疫要以生命为本,不能光算经济账。但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每天吃喝拉撒要用钱,检测防疫与具体医治也都离不开钱,“利”字就在其中。这家医学机构报“假阴性”是为了生意,其实报“假阳性”又何尝不是生意?早在5月9日,上海就曝出了“假阳性”事件。因此凤凰网在16日还特别发表了《“假阳性”频现,国内超100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如何排除?》的深度报道。其中援引了中国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的数据,中国共有105家实验室的核酸检测不合格。与此同时,虽然理论上核酸的准确性极高,但因实际操作中难免的人员失误,以及病毒本身存在潜伏期等,就使实际检测准确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因此,这就成了反复连续全员大规模核酸的逻辑基础。当然,我们知道归根到底还是对于清零的执念。
像杭州全市、上海与北京的某些地区都曾每48小时做一次核酸,至于抗原检测就更频繁到让人头皮发麻。动辄全员核酸,以上海人口2500万计,每人每次即使只耗时一小时,也是2000多万个工时,如果以每人10元人民币的工本计算,则要另外耗费两亿多元人民币(约4100万新元)!更不用提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与大规模群聚所造成的次生交叉感染了。一轮又一轮的核酸与无休无止的抗原,再加上长时间的封城,这背后的成本开销之大,以及对民众正常生活的隐性影响,实在难以估量。清华大学李稻葵吹嘘过去两年抗疫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多增10天寿命,但他大概没算过排队全员核酸与禁闭在家中的时间,又浪费了多少。
即使不承认防疫要算经济账,奸商的算盘却不会停,这是人性中丑陋又真实的一面,因为这其中利润实在太高了。据新浪财经统计,今年上半年凡是与检测相关的上市企业都利润暴增,有一家名叫“安旭生物”的企业,利润甚至增加3147.87%。非仅企业如此,个人也不例外,网上就有人贴出有承揽外包检测者,一天可赚取数万元的暴利。
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最新报道,中国要在各地大建“步行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并将核酸检测常态化。截至4月16日,卫健委领导透露,中国已经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这实在是一笔让人垂涎的巨大生意!
所以此次疫情对世界与中国的经济都是重创,但发疫情黑心财的也比比皆是。像上海刚刚曝出通过官方途径垄断社区高价菜的,还有故意长时间隔离外来人员而赚取高价食宿费的。这种疫情产业链不断,故意传播疫情的事情就永远不会断绝。历史上“养寇自重”的事情层出不穷,现在“养疫自肥”之事也难根除。
人性在金钱、权力面前永远不堪一击。有网民戏言,把下雨的权力交给卖伞的人,雨就永远不会停。确实,如果疫情的相关连带产业利润如此畸高,又缺乏有效监管,疫情恐怕只会永远人为地延续下去。即使从世界各国来看,这场疫情只要没有在所有国家消灭,就永远不会从任何一个特定国家中根除。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