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柳金财:美国两岸政策从战略模糊到清晰?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6-01 07:55

柳金财

美国总统拜登东亚行,展现出对中的“一拉一推”两手策略,既宣称一旦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美国愿军事介入;但在公布印太经济框架创始会员国中,却不包括台湾。此举引发台湾社会争辩,台湾既可能被“乌克兰化”,也在印太经济框架中被边缘化。究竟美国两岸政策是否由“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

综观近日舆论,有观点认为美国两岸政策形式上持守“战略模糊”,实质上却迈向“战略清晰”。5月24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登场,台湾议题成为焦点。拜登特别澄清,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并未改变。但前一天他才表示愿意武力防卫台湾,被外界认为是美国近年来对台湾最明确的支持表态。

无论模糊或清晰,毋宁只是政治光谱分布,现实是两岸政策取向往往随国际战略环境、情势变迁及国内政治需要及国家利益界定而转换。持守“战略模糊”立场,利于维持政策弹性,掌握政策主导权及诠释权,避免当无法信守承诺时,损害国家形象或自我限缩;“战略清晰”则是让对手了解政策底线及成本代价、后果,不至于踰越红线。

首先,拜登所提“军事介入保卫”台湾具有挑衅中国之政治意味。他的说法明显不同于国务卿布林肯所说的“提供自卫军事手段”,主动介入之积极性及力度更明确。

其次,美国对台安全承诺已有从形式上“战略模糊”转向实质上“战略清晰”趋势。去年8月,当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时,向盟国保证,若北约成员国遭袭击,“我们会做出反应”,并补充道:“日本如此,韩国如此,台湾也如此。”同年10月,拜登在电视节目中被问及是否会保护台湾免受攻击,再次说:“会,我们承诺了会那样做。”拜登至少前后三次表明会以军力介入保卫台湾,显然这不是“口误”,与美方以往长期刻意保持的模糊立场明显不同。

美国印太经济框架未纳入台湾,具有安抚中国的政治用意。印太经济框架成立,标志着美国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亟欲在印太地区恢复经济领导地位,具有围堵中国之政治计算。若印太经济框架纳入台湾,不仅针对中国的战略目标会被无限放大,也会导致亲中的国家裹足不前。

再者,美国“以台制中”策略恐产生“台湾乌克兰化”效应。正当中国政府为美国国务院网页删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台独”而深表不满之际,拜登军事介入保卫台湾的承诺,促使中国学界认为,这是美国向台湾官方发出错误信息,试图将“以乌制俄”策略,应用至两岸,借由将“台湾乌克兰化”,遏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完全统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愿景达成,箝制中国发展机遇,使其无法与美国竞争超级强权地位。

美国采取两手策略,既安抚台湾也避免完全激怒中国。相对于拜登的承诺,美国官僚体系却进行了一系列应对说明。白宫紧急声明:“政策没有改变。他(拜登)重申了我们的一中政策,以及我们对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承诺,还重申了我们根据《台湾关系法》向台湾提供自卫军事手段的承诺。”

总结而论,对拜登的“口误”,若白宫不主动澄清,无异标志着美国已走向“战略清晰”,如此中国可能视之为“宣示”,解释为美国的刻意挑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有充分的信心、充分的能力、充分的准备,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坚决挫败一切外部干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显然知道是两手策略,但仍展现出强硬立场。

美国政府在此事件发挥了外交辞令极大化效应,对台湾有交代,对日本、澳洲有催促,对其他国家有暗示,然后把话收回来,对中国有交代。简言之,拜登是以最低成本炒作中美高度争议性话题,美国始终未朝“战略清晰”前进,却已获国家利益极大化目标。拜登也曾主动提出要防止中美间竞争滑向冲突,必须设立“护栏”。这其中最重要的“护栏”,恐应设在最危险的引爆点即台湾问题上。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