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入户消杀做法得不偿失
中国聚焦
前段时间,为达到冠病“清零”抗疫目标,中国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实施的强制入户消杀让人惊恐不安。入户消杀的对象是冠病阳性感染者家庭,以及老旧小区内存在厨卫合用的情况。按照《上海市成片老旧小区终末消毒技术方案》,如果阳性感染者与相邻周边住户共用厨房及卫生间,对与其共用厨房、卫生间的住户室内,也要开展终末消毒。尽管如此,有些基本问题还是要弄清,才能既让消杀有科学依据,也能消除公众的恐惧和社会不安。
消杀所使用的是84消毒液、季铵盐、次氯酸和过氧化氢,以及其他消毒液等。这些消毒液对于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有效的,关键是这些微生物在环境中是存活的,如灭蚊,可用胺菊酯、氯菊酯等杀虫剂来消杀。但是病毒之类的微生物,是靠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生存,前者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后者如冠病病毒(SARS-CoV-2)、流感病毒等。病毒是微生物中较小的一类,没有自我生存能力,只能寄生于宿主,如动物、人、植物和细菌等,依赖于把自身的DNA和RNA整合到宿主细胞进行复制,才能存活。在入侵人体细胞时,也造成对人和其他生物的伤害。但也有一种情况是,病毒进入人体或整合进人体细胞,可以成为共生关系,这也是与病毒共存的基础,是另一个话题。
由于冠病病毒并不能在活的生物体之外长久存活,也不会有生物活性,因此,消杀对消灭病毒基本不起作用,甚至是画蛇添足。即便病毒可以依附于物体表面存活,也只是数小时和几天,不用消杀,自然而然就灭亡。正如不能通过消杀来消灭流感病毒一样,疾病控制和预防也从来不会采用消杀手段。无论是冠病还是流感病毒,都需要以人为载体,才能存活和传染他人。人通过接触病毒阳性物体表面而被感染的概率,不到10万分之一。
既往的研究表明,冠病病毒在不同表面的存活时间有短有长。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冠病病毒和沙斯(SARS)冠状病毒在特定温度下,存活于环境中多种物质上的时间。在温度为21至23摄氏度时,环境中有五种物质,分别为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塑料表面、不锈钢表面、铜表面和纸板表面,此外环境湿度为40%。
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冠病病毒与SARS病毒的存活时间相似,在三小时内有传染性。在其他四种环境物质中,冠病病毒存活度和感染性由高到低的是:塑料、不锈钢、纸板和铜。在塑料表面,病毒72小时内有传染力。在不锈钢表面,可以存活48小时,但有传染力的病毒载量降低很明显。在纸板上,24小时后就没有传染力了。在铜表面,四小时后就检测不到感染力。
这些结果表明,即便冠病病毒在物体表面还有活性,而且可以持续72小时,但病毒载量极小,从物到人的传染性大大降低。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冠病病毒经空气传播的效力,比经接触物体表面高1000倍。这意味着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气溶胶,而非人与物和人与人的身体接触。
即便是有阳性出现的场所,只要人走了,或被隔离清空了,三天之后,环境中的病毒就会自动灭亡,用不着叠床架屋进行消杀。只有在特殊环境,如医院、隔离方舱等地方,消杀有一定作用,但也只是对冠病病毒尸体的消杀,而非杀灭活病毒。因此,最重要的防护是戴口罩、穿防护服和个人采用消毒液、酒精洗手消毒。
消杀除了要以科学为依据,还要以法律和社会伦理原则为准绳。社会伦理原则不用多说,一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就能解释个人家庭和个人空间的神圣不可侵犯。而且,强制入户消杀,造成的次生灾害是巨大的。由于消毒液有很强的腐蚀性,被喷过的房间和所有器物都不可避免会毁掉。木质结构会受到腐蚀而变色烂掉;电器设备因消毒液进入遭腐蚀,会导致短路等问题而无法使用;衣物、床、被单、被子会变色变臭变烂;食物被消毒液腐蚀不能吃,从冰箱拿出来后会变质;花卉、植物和猫狗鸟宠物会被杀死;贵重物品可能丢失。
消杀后除水电基础设施还可使用,一周之内不可住人,而且须要重新装修才能入住。加上生活用品置换,每户的成本极高。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入户消杀后,消毒水和残余可能会导致中毒,引发多种病症。入户消杀得不偿失,又根本不能消灭病毒。这样的做法须三思。
作者是中国北京学者,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