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李旭东:中国式竞争、文化与生育率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18 08:07

中国聚焦

近来关于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讨论非常热烈,许多人在追问,为什么中国生育率下降得如此迅猛?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都开始不婚不育了?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由于过度竞争,使特别是年轻人产生焦虑心态,是问题产生的深层根源。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市场竞争一定要“适度”而不要“过度”,不能过于放纵市场的竞争,否则就可能使良性有序的竞争,变成恶性无序的竞争。

过度竞争的结果,虽然可能造就一批高高在上的时代英雄,但也会产生更多的失意者,特别是对于没有什么基础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好的职业,挣不了更多的钱,买不起房等原因而焦虑。在这种心态之下,有些人会产生无助心理,并因此而“佛系”或者“无欲望”。既然连自己都养活不起,更遑论结婚以及生育后代。

必须指出的是,过度竞争对人口生育的这种滞阻效果,还会因为其他一些要素的影响而加强。其一是城市化。城市化使得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它给了人们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增强了在一个更广大平台上的竞争力度。

所以,总体来看,我们在人口发展问题上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城市化水平低,人口增长率会较高;相反,如果城市化水平高,则人口增长率会较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南亚以及非洲国家,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甚至有的国家也算比较成熟,但因为城市化水平低,因此,人口的增长率仍然居高不下。

其二是文化。可能有人会迷惑,按照以上的说法,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并都具有市场竞争的特质,但为什么具有多生多育文化传统的东亚国家,如中日韩等近年来人口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似乎较之其他国家,包括欧美国家反倒要更快?这就涉及文化的影响。因为东亚国家更强调“群体中的比较”,因此而形成“脸面文化”“耻文化”等。例如,中国人强调“争面子”,人际比较中要做“人上人”,所以如果在竞争中不能“出人头地”,那就是能力低下的表现,这对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难道竞争就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吗?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难道就不存在竞争吗?为什么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口的生育率就比较高呢?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竞争,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对于竞争是否会影响人口生育率,关键还要看竞争的力度以及人们看待竞争的心态。

总体来看,传统社会的竞争力度较之现代社会要弱。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进行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不但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人和”,所以也就培育了人们的合作文化。由此,人们也就淡化了竞争。

此外,传统社会人们之所以淡化竞争,还与缺乏平权思想有关。也就是说,当人们自我感觉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那他就会自甘于社会等级秩序的某一位置,不会也不想通过竞争而改变。而在现代社会,平权思想深入人心,因此通过竞争,甚至激烈的竞争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既然过度竞争导致的焦虑,是人口生育率下降的深层原因,那是不是要废除市场经济体制?显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否则就会“一夜回到改革开放前”,因为市场经济还是当前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不是不要竞争,而是不要那种过度的竞争,而要竞争不过度,避免给人们更多的焦虑,就要发挥“政府之手”的调控作用,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社会主义”属性的必然要求。

作者是山东青岛社会学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