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任君:沦陷八十回首:庄严承诺
四面墙外
今年是新加坡沦陷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1942年2月12日,在马来半岛摧枯拉朽长驱直入的日本侵略军已经攻入新加坡本岛,在几条战线上步步进逼市区,新加坡危若累卵。
国家博物馆目前正举行的“乱离时代:1942年新加坡沦陷时期的回顾与意义”二战展览上,有一幅展品刚好是80年前今日的英国《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封面版,横跨版头的大标题是“新加坡:背水一战”(Singapore: The Last Stand),副题是“白思华不理会日军空投的‘放下武器’传单”;另一个副题是“巷战正在激烈进行”;封面右上角的另一则新闻是“太阳旗在跑马埔飘扬”。
隔天,日军的包围线又进一步缩紧了。《海峡时报》2月14日的封面大标题是“市区新防线”,新闻是这么写的:“新加坡战役目前正沿着一条从红毛桥村、麦里芝蓄水池到巴西班让的战线进行。昨天可能是自马来亚战役开始以来新加坡最糟糕的一天,炮弹轰击几乎没有停止过,空袭轰炸也很密集。”
2月15日,《海峡时报星期刊》的封面大标题还宣称:“面对日军强大压力:顽强防守”。
没想到,当天下午,马来亚英军总司令白思华中将就举白旗,向山下奉文率领的日本皇军投降了。日军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拿下新加坡,所谓的“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最坚固堡垒”简直不堪一击!
新加坡沦陷之日,正好是华人新年的大年初一,那应该是新加坡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个农历新年了!沦陷不过几天,惨绝人寰的肃清大屠杀就开始了,数万名华裔青壮年男性因为被认为有可能反日,逃不过日军的“大检证”,被推上罗厘,载到海边或荒郊野岭,不分青红皂白地开枪扫射,死得不明不白,冤魂不散。
新加坡可能是南京和马尼拉之外,日军在二战期间集体屠杀最多平民的城市。这种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的蓄意杀害,是一种严重的战争罪行,乃天地之不容,人神所共愤!
但在帝国与帝国的战争中,命运掌控在别人手中的殖民地庶民却只能听天由命,只有任人宰割的份。看着展厅内首次展出的惹兰培本山谷乱葬岗的出土私人物品,那些生锈霉烂的钥匙、皮带扣、手表、烟斗……想到它们惨死的主人遗下多少寡妇孤儿、白发爹娘……不禁热泪盈眶,唏嘘不已。
这不是本地博物馆第一次举办有关二战的展览,也不是我第一次参观;每次观展时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凭吊历史,抚今追昔,感触良深。无论展览的主题如何变化,重点如何不同,都毫无例外地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提醒人们居安思危、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国家博物馆为配合这次展览,特地搬来一辆坦克摆在正门外广场中央展示,就是个很适当的提醒。
80年一晃而过,如今新加坡已是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各方面都有了健全的建设和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已经建立起被一些国际军事刊物誉为“东南亚最强”的可靠武装力量。
然而,独立近60年来,新加坡所面对的大大小小的外来安全威胁从来没有少过。除了难免被大国博弈或本区域战事的余波冲击之外,邻国的恐吓和威胁也从未真正停止过。我们曾被印度尼西亚总统郑重提醒:新加坡只不过是东南亚地图上的一个“小红点”,言下之意是最好安分点、识相点。另一边厢,在马来西亚发生内部危机,须要转移视线时,或者在进行激烈政治斗争或举行议会选举,甚至党选须要制造“外患”时,新加坡往往是首选的妖魔、沙包、出气筒,方便得很。“侵犯领空领海”“不公平的水供条约”等无中生有的指控,是最容易动员群众和争取支持的灵丹妙药;“切断水供”的口号更是可以将群众情绪推向高潮的不二法门。多年来,使用这类伎俩制造纠纷,挑起事端,从而达到内部政治目的,总是屡试不爽,尤其是在马哈迪首相第一任那20多年以及第二任那两年,这些戏码更是不断上演。
所幸我们与邻国的关系现在好多了,包括防务关系。但只不过是30多年前,却还不是这样的,常常是暗流汹涌,险象环生,只是都发生在公众的视线之外。1991年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1年8月9日,正当新加坡热烈庆祝第26届国庆时,两个邻国的武装部队偏偏选在那一天,在柔佛州的哥打丁宜举行联合空降演习,演习地点离新加坡兀兰关卡竟然只有20公里!双方出动约300名伞兵,进行实弹演习。
这项演习的正式名称是“Malindo Darasa 3AB”(“马印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目的是考验当“某个邻国”对其中一国怀有敌意时,两国的联合军事应对能力。在“新加坡旁”如此高调演习,这个“邻国”还能是谁呢?演习的代号是“Pukul Habis”(“赶尽杀绝”),必要时要对这个邻国赶尽杀绝?
新加坡国防部得悉后火速行动,立刻进行全军公开动员,电台和电视台不断广播六个动员代号(比平时多两个)。接到动员令后,现役和战备军人纷纷到各自的单位报到,提取武器、装备和弹药,全副武装待命;装甲和炮兵部队紧急集结,整装待发;步兵荷枪实弹到丹戎巴葛马来亚铁道边缘驻守及巡逻;工兵则在边境地区部署地雷和水雷……全国俨然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但政府当时完全没有透露邻国联合演习的事,也没有公布我军动员的规模和详情,这些事情都是事隔多年后,才一点一滴逐渐浮出水面的。参与者都只知道各自单位的情况,即使在媒体工作的我们,也完全蒙在鼓里,以为国防部刻意在国庆日进行动员,是要考验战备军人在节庆时的反应速度。也许是基于外交原因,政府至今从未正式公开整个事件,因此多数国人到现在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场军事大博弈曾在暗中进行。
30年前一场针锋相对的严重事故
当真相逐步曝光后,一些知情者才知道有这么一场严重事故,也开始看到了一些分析评论:两个邻国这么做,一来是要在新加坡的生日给接任总理不久的吴作栋一个下马威;二来是要吓唬我们,用建国总理李光耀多年后在《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书中的话说,就是“提醒我们乖乖接受我们在区域秩序中位居老幺的现实”;三来就是要试探新加坡武装部队的紧急反应能力。
无论如何,在这么靠近新加坡边界的地方进行空降实弹军演,无疑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挑衅行为,也是一种怀有敌意的危险举动。在那个关键时刻,新加坡武装部队即使在已经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参与盛大国庆检阅的情况下,还能迅速动员庞大军力,进入备战状态,充分显示了它的应变能力,向邻国发出了非常明确的讯号。
如果没有实行国民服役,没有建立强大的武装部队,我们可能就真的必须向邻国俯首称臣了。
但故事到此还没结束,除了公开动员的反应之外,我军还做出了一个更针锋相对的强烈回应,这件事至今未见曝光。
那年8月31日,轮到马来西亚庆祝国庆,新加坡武装部队突然出动三架C130型大力士运输机,载了三个连共300多名精英突击部队,飞到西部大士边疆进行空降。每架飞机都是一次过百多人一起跳伞,声势浩大。与平时演习不同的是,这一次军士出发前都提取了实弹,空降时都荷枪实弹,而且子弹都已上膛!
参与行动的老兵在30年后忆述这件往事时,还难掩紧张兴奋的心情。他们在那次跳伞演习时第一次提取实弹,就已感觉到兹事体大了;然后是飞到边境空降,更是前所未有;接着在空中又看到我方海军的蛙人船艇已经部署在大士海边,准备随时营救被大风吹到海上的突击队员;最吃惊的是,落地之后竟然还接到“扣着扳机”(随时准备开火)的命令!
难道这次是来真的吗?年轻的士兵都错愕不已,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心中忐忑不安,只能照军令行动,在能清楚看到对岸的大士边境落地后各就各位,屏息等待进一步指示。
他们事隔多时才知道,原来那是我军给对方的一个郑重“回礼”。这项行动的代号很贴切,就叫“礼尚往来”(“Return Favour”)!这么大张旗鼓的演习,对方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据说我方不多久便接到对方的“关切”来电,于是向前线突击队员发出了“天下太平!”(“Heaven Now!”)的暗号,指示部队鸣金收兵。至此,士兵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这项如数奉还的“回礼”给对方发出了一个严肃的警告:请不要再玩这种游戏了!
虽然此后就再也没听说过邻国有类似的严重挑衅行动,但天下并不会从此太平。永远别忘了,新加坡只是一个“小红点”,没有腹地,没有防御空间,更谈不上战略纵深。二战的惨痛经验教训我们:“新加坡岛”是难以防守的,战争一旦爆发,我们必须拒敌于境外,哪怕千百里外;除此之外,保卫进出新加坡的海上通道,也必须是整体国防战略的一部分。
沦陷80周年纪念展让经历二战的一代,能将珍贵的集体记忆传承下来。这一代在吸取了上一代的历史教训之后,如何温故知新,建立起坚强的国防力量,确保不再重蹈历史覆辙,数十万“老兵”如何在这个持续不断的保家卫国进程中贡献一己的力量,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当代集体记忆,更是对国家人民的一种庄严承诺。将这些记忆收集整理出来,作为二战故事的续篇,在2042年纪念沦陷100周年时展出,传承给下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作者是《联合早报》前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