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德国仍是中欧关系稳定之锚?
长期以来,中欧关系在整体上维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作为欧盟核心成员的德国功不可没,德国堪称中欧关系的稳定之锚。
2020年岁末,一些学者信心满满地预测,2021年中欧关系将高开高走。这种论调至少基于两点:一是和2020年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密切相关;二是对中美关系在拜登时期将好转盲目乐观。然而,在已过去的2021年,中欧关系既没有高开,更没有高走。相反,就整体而言,中欧关系在持续下滑。
2021年3月17日,欧盟成员国大使协商同意,就“新疆人权问题”对四名中国官员和一个实体发起制裁,这是欧盟近30年来首次对华采取制裁举动。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
9月1日,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通过“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修正案,旨在把欧盟在台湾的“欧洲经贸办事处”改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11月3日至5日,欧洲议会“外国干预欧盟民主程序特别委员会”筹组代表团访问台湾。11月24日,欧盟批准延长对中国官员和实体的制裁。
2022年中欧关系走向如何?至少中欧关系尚未呈现好转的迹象。今年1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涉港决议,又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肆意抹黑,并扬言制裁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企业。
与此同时,中德关系也面临新挑战。德国已正式进入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取向不仅直接影响德中关系,而且对欧中关系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协议12次提到中国,并用“伙伴、竞争及制度对手”定义对华关系。该文件明确提到台湾问题,称“将在欧盟一中政策框架下支持民主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这一执政协议还就新疆和香港事务说三道四。必须强调的是,德国新政府可能在对华关系上强化“价值观外交”。
绿党联席主席贝尔伯克曾表示,如果中国不取消对欧洲议员的制裁,《中欧投资协定》就会是一场“闹剧”。此外,她还质疑《中欧投资协定》的内容,尤其是强调欧洲必须要在“强迫劳动”问题上得到中国的保证。
2022年中欧关系及中德关系是否将遭逢空前挑战?德国是否依然是中欧关系的稳定之锚?这是当下中国外交亟待研判的重大课题。
人权问题、涉港涉台乃至涉藏等问题,早已成为困扰中欧关系的老问题,但是,2021年以来欧盟在这些老问题上不仅仅是老调重弹,而是变得咄咄逼人,变本加厉。如此严峻情势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视为欧盟对美国对华战略的配合;另一方面,也曝露了欧盟对中国崛起态势,有着与美国一样的不安与忌惮。但是,欧盟不至于借此完全追随美国,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
经济利益一直主导德国对华政策
“价值观外交”被西方国家视为针对、遏制中国的一大法宝。但是,正如知名德国问题专家熊炜教授所言,德国的“价值观外交”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外交有所区别,而且德国基于价值观的多边主义,在很多方面或许还与中国外交具有一些兼容和助力的潜力,因而德国新政府实行“价值观外交”,可能也会给中国外交和中德关系带来机遇。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德关系几经跌宕起伏,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一种积极的互利双赢的关系。纵观德国对华政策实践,经济利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无疑是推动中德关系排除干扰、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过去5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800倍;2021年,双边贸易额克服疫情影响再创历史新高,充分印证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经贸关系的韧性。不容忽视的是,在德的2000多家中国企业和在华的7000多家德国企业,是两国合作的“生力军”。德国是中国从欧洲进口技术产品最多的国家;德国在华投资在欧洲国家中也名列前茅。
无论是科尔政府、施罗德政府,还是默克尔政府,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频密的高层互动,加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中德政府间磋商机制,已成为两国关系“超级发动机”,为双方各领域合作走深走实发挥重要作用。
对华存有偏见的绿党和自民党成功进入联合政府,不可避免地冲击甚至损害中德关系,但这种影响较为有限;贝尔伯克出任德国外交部长,但并不具备左右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力。
在新政府中,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与中国有着丰富的交往经验。
12月15日,朔尔茨在其首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更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德国务必要与中国进行公平的、互惠互利的经济竞争,德国的对华政策必须务实。”“务实”是德国外交非常突出的特点,在对华关系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于2021年12月21日和2022年1月17日分别同朔尔茨通话。中德双方一致同意从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不断充实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深化扩大务实合作。朔尔茨提到,希望《欧中投资协定》早日实施。这表明尽管协定遭遇阻力、中欧之间仍存在分歧,但他希望在欧盟内部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扮演积极角色。
1月20日,王毅同贝尔伯克举行视频会晤,王毅表示,中德关系坚韧稳定,合作是最好写照。
尽管在短期内,欧盟对华挑衅甚至挑战不会中止,中德关系也可能出现波动,但中德关系的基础不至于崩坏;基于此,中欧关系也不大可能长期低落下去。
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德关系对中欧关系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中德关系平稳,中欧关系就不至于发生太大的起伏和波折;稳住中欧关系,中国就不至于陷入被西方国家孤立的困境。这正是当下美国竭力要达到的战略目标。
完全有理由相信,德国依然是中欧关系的稳定之锚。中国应集中更多的外交资源,精心维护中德关系之稳定,以确保中欧关系这艘巨轮,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能够继续破浪前行。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授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德关系几经跌宕起伏,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一种积极的互利双赢的关系。纵观德国对华政策实践,经济利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无疑是推动中德关系排除干扰、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